听见解淳并没有怪责自己自做主张,小雪虽然还是想念儿子,但精神上却如卸下一块大石似的,轻松舒畅许多。
再则说小传捷由舅舅张玄照看成长,应该不会受到多大委屈,对从小就对自己十分疼爱的兄长,小雪对这点充满自信,再说世事无常,也许对小传捷是一种幸运呢。
在解淳连声劝慰下,不久之后,小雪便沉沉昏睡过去,只是睡梦间还是满脸泪痕,有时还喃喃自语,叫喊着儿子的名字。
解淳在之后几天中,一直在京城大肄寻找自己的儿子踪迹,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连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找到,徒然浪费人力物力。
数日后,气急败坏的祥瑞伯解淳进宫求见弘治皇帝,自陈他要率兵征讨蒙古哈蔓部落,有许多线索聚集于哈蔓部落,证实是此部落族民抢劫了小传捷,解淳要到此部落找回自己的儿子。
弘治皇帝本来不答应解淳率兵讨伐哈蔓部落,但解淳却说不管此事是不是哈蔓部落所为,这未免不是一个征伐哈蔓部落的极佳借口。
这个哈蔓部落一向与大明关系不睦,其部落属地又靠近大明边境,自己率兵去蒙古各部落见机行事,将对大明不利或怀有怨恨的哈蔓部落讨伐平定。
对甘心接受大明统治的友好部落,实施示恩安抚,并从各部落抽调精兵入伍,以夷治夷有望逐步取得胜利。
如此剿抚并用之下,也许能逐渐解决掉北方边境外诸多蒙古部落,并且提出弘治皇帝赐予塞外便宜行事的权力。
想将蒙古部落也象南方诸土司一样,暂时统一管理起来,先使用蕃官自治政策,再慢慢归化他们成为大明的子民。
弘治皇帝思忖许久,又与众阁臣经过多番商议后,由大皇子朱厚照为主帅,英国公张睿为副帅,祥瑞伯解淳为监军,随军参赞军机,大同总兵官姜汉为先锋。
率领新编火器京军五千,新编骑军五千,于弘治十年二月中旬征讨蒙古哈蔓部落,理由是其族民抢劫祥瑞伯解淳之子,并且屡次对大明边境抢劫等罪行。
哈蔓部落的属地靠近大明边境,又是一个最凶悍的蒙古部落,对周边其他蒙古部落大肆欺压,还屡次抢劫大明商队,虽然只抢劫财物不伤人,也造成不小的恶劣影响。
其部族长哈力奇数次向大明朝廷请封,希望封赐他为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却屡被大明皇帝予以拒绝,心中早已对大明朝廷极其不满。
哈力奇是一个身高近二米的魁梧壮汉,曾经力分两头斗红眼睛的蛮牛,又极其精通骑射之技,被族人尊称为‘赛哲别’。
哲别蒙古文的原意是神射手的意思,因成吉思汗手下有一人极其精通神射之术,本人又一向勇猛无敌,特被成吉思汗赐名为‘哲别’。
哈蔓部落族民尊称哈力奇为‘赛哲别’,便是赞美哈力奇拥有和此人一样勇猛,而且精于神射的意思。
哈力奇如何能忍受住此等明显的污陷和欺辱,他自以为被大明朝廷冤枉,又自恃勇力高超,手下有四五千精锐部族骑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