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听泉人皆是冷哼一声,露出一截刀锋,缓缓进城。
“吾等可不惧麻烦。”方逵挠头咧嘴,嘿嘿一笑。
……
待到六百余人走远之后,十数位守门的甲士这才让开城门,允许观望的人群登记入城。
“爷,敢问这六百带甲之士隶属于哪位大人啊?平日里怎的没见过?”
“没见过什么?”李敢浅笑一声,“是没见过白马,还是没见过刀甲啊?”
问话的老翁抚须垂首,声音嘶哑:“白马倒是见过不少,可马上的人却很是面生,再者,老夫活了这么久,还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刀甲呢。”
李敢微微眯起眼,这六百余人的刀甲,别说是老人,连他也没见过。
毕竟,归墟的碧蓝沉铁,中州又有几人认得?
“进去吧,别挡了后面人的路。”
“哎。”老人唯唯诺诺、蹑手蹑脚地走进了长平城。
彼时,一个守门的甲士走到李敢身侧,笑道:“大哥,这下城里可热闹了。”
“如何个热闹法?”
“还能如何热闹?百鬼闹城呗。”
周遭甲士也附和道:“昨日,太子武庚携百余门客入住了今夕阁,今日黎明时分,太师弟子仲夫也领着十余将门子弟策马入城,再加上适才带甲六百的岐山公子,龙蛇俱在矣。”
李敢微微摇头:“依你等之见,谁是龙,谁是蛇?”
身侧的甲士低声道:“尽观吾等都不待见皇朝子弟,却不得不承认,太子武庚、太师弟子仲夫都是那位岐山公子招惹不起的人物。”
中州有公子榜,罗列了七十二城三百岁以下的俊杰。
而大商有一个小公子榜,罗列了大商十六城百岁以下的麒麟子。
商皇子辛行事荒诞,但极重武才,曾颁布律令,凡名列榜上之人,皆可受到城主府的扶持。
名列前十者,赐金书一卷,可入朝为官。
名列三甲者,赐金牌一枚,可免死一次。
而太子武庚,便是小公子榜上的第一人。
仲夫,是第三。
至于岐山公子姬夏,则声名不显。
世人皆知,天要亡岐山姬姓一脉,想必这位公子也是听得了长平城的风声,这才不知所谓地赶赴来此。
“你们错了。”李敢意味深长地言道,“你等可还记得数日前绕过长平城策马东去的八百南越骑?”
“自是记得。”
“若吾所料不差的话,那八百人应该已经都死了。”
十数位甲士闻言,神色一怔。
“死于何人之手?”
李敢耸了耸肩,他与城主有些交情,故而知道些隐秘,可有些事他也无权说与外人听。
李敢想起方才姬夏递给他的那枚铜牌,一面刻有岐山洛水,另一面刻了一个“玄”字。
也不知是玄字辈哪一人的子嗣。
十余岁,洗尘第六境,怕是姬玄卿当年也做不到吧。
甚是有趣呢。
“传闻,朝歌的那个狐狸精遣来了苏家的守剑人,再有三五日就该到了。”李敢喃喃自语道,“吾守于东门,武庚、仲夫不曾自此门进,倒是错过了吾之长戈。”
“苏家的人,可切莫错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