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班主是跑惯了江湖的人,怎么可能如此放肆,人家跟你客气一句,你就当真?嘿,当初的那点情义,三下两下就消磨干净了,那不成傻子了吗?眼看着谢直就要一飞冲天,他万万不会如此不智,不过呢,少府这个称呼,还真透着点疏远,想了一想,开口说道:
“既然少府看顾故人,魏三也就僭越了,日后还是称呼三公子吧”
谢直听了,也就无奈点头了,自从他选官河南县尉之后,这种事情不知道碰上多少了,除了谢家自己人,几乎所有外人见面,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如何称呼,一开始他也觉得麻烦,后来,就渐渐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了。
以前没穿越之前,看古代的文献也好,看古时背景的小说也罢,两人见面,仅仅确定称呼这件事就得倒腾半天,说不定水个一章两千字什么的,神烦!
结果自己穿越之后,也碰到了这种情况,依旧神烦,总想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正题。
后来发现了,真不行。
确定称呼,就是在确定两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关系,就可以确定两人共事时候相互之间的尺寸。
比如。
称呼谢直少府的,这是关系偏远的人,谢直如果和他共事,公事公办即可。
称呼谢直三公子的,这是关系不远不近的,如果共事,公事公办之余,如果谢直心情好或者想起了什么,就可以多多少少向他的方向倾斜一点。
称呼谢直三郎的,这是自己人,不是亲戚就是好友,真要是在一起共事,谢直的立场和他的立场基本一样,反正不能让自己人吃亏不是?
就像这位魏家班的魏三班主,称呼少府,远了,称呼三郎,又近了,他也知道有以前的那段香火情,如果真有事情求到谢直的头上,谢直也会多多少少地帮他一把,但是呢,这种帮助的限制又很多,自然不会想帮助杜甫甚至帮助谢家自己人那样尽心尽力,这就是眼前魏三和谢直之间的关系,相应的,称呼谢直“三公子”,正合适。
确定了称呼,也就确定了关系,这就该说正事了。
“三公子,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我想问问三公子那日敲响登闻鼓之后,在金銮殿上的相关细节”
“你问这个干啥?”
“实不相瞒,我魏家班之所以能够在洛阳城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夜审杨七,这是借了三公子的东风啊,我就想我就想以三公子为原型,排演新的剧目,干脆整成个系列剧目吧,名字就叫谢公案
第二出,已经找好了,就是三公子连续三告杨家那事,名字就叫三上告,如今正在加急排演,不日就能上演
然后第三出呢,我想排演登闻鼓,但是这其中众多细节,非是我一个小小百戏班子能够摸清的,这不才来麻烦三公子了吗”
谢直听了,顿时一阵无语,你是从夜审杨七尝到了甜头,准备一直吃下去了呗?你这是拿我当甘蔗了?咱就不能换个羊薅毛吗?
有心拒绝,却突然心中一动。
“告诉你也无妨,甚至日后再有合适的案子,也可是让你改编
不过,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无论你排演出哪出戏,都要在儒家连锁演够了十场,具体的费用,正常走
第二个,日后你离开儒家连锁去其他地方演戏,无论到了哪里,帮我打听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个月回传一次相应的信息,如果期间产生了什么费用,谢某酌情给你报销”
魏三顿时一愣,第一个条件好理解,这第二个
谢直哈哈一笑。
“当官不自由,自有不当官啊。
谢某选官河南县尉,三四年时间不得离开洛阳一步,也难以见识我大唐的锦绣河山呐
正好,你们魏家班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要是外地有什么消息,传给我,也一解谢某向往之所思”
魏三听了,嗯,明白了,原来谢三郎也想游历天下啊,只不过当了河南县尉,没办法开阔眼界了行,这个好办
他却不知道,他这一点头,是掉进了多大的一个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