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浪潮1979 > 第59章 朱琳的信

第59章 朱琳的信

“今天怎么有空屈尊降贵到我这儿视察工作了?”陈屿笑着让开身,习惯性地跟她斗嘴。

两人的关系不用多说,总之很熟。

“滚蛋!少贫嘴!”周珊笑着捶了他一下,毫不客气地走进屋,把手里的油纸包扔在桌上,

“喏,我妈自己灌的香肠,让我给你拿点,怕你一个人饿死。”

“还是阿姨想着我!”陈屿也不客气,打开油纸包,一股浓郁的麻辣混合着肉香扑面而来,“真香!替我谢谢阿姨!”

两人插科打诨,互相调侃了近况。

周珊现在在人民公园那边的鹤鸣茶社工作。

聊着聊着,周珊的脸上露出一丝愁容。

“唉,别提了,我们那儿最近生意淡出个鸟来。”她叹了口气,

“喝茶的都是些老头,一壶茶能泡一天,嗑一地瓜子皮,也赚不了几个钱。

社里都传开了,说过了年上面可能要改革,这茶社说不定要卖掉,或者……搞什么承包责任制?我也搞不懂,反正人心惶惶的。”

陈屿听了,心中一动。

他知道,这就是时代变革前细微的脉搏跳动。

“承包?”陈屿沉吟了一下,很认真地对周珊说,“珊哥,要是真有机会承包,你可得想办法争取一下。”

“啊?”周珊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屿娃子,你没发烧吧?生意都差成这样了,我还往里跳?

再说,就算承包,那也得要本钱啊,我哪来的钱?”

“你听我说,”陈屿给她分析道,“鹤鸣茶社那位置,就在人民公园边上,闹中取静,得天独厚!现在生意不好,是经营思路问题。

你想啊,以后来成都的外地人、外国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他们来干啥?不就是想体验咱们地道的成都味儿吗?”

他越说越觉得可行:“你们那茶社,完全可以搞点新花样。比如,在院子里搭个小戏台子!”

“戏台子?唱川剧啊?那多老土……”周珊撇撇嘴。

“没错!就是川剧!但不止是唱大戏,”陈屿眼睛发亮,“可以把那些精彩的绝活搬上来,比如变脸!比如吐火!

再比如你们茶博士那些龙行虎步、凤凰三点头的掺茶手艺!这都是艺术!对外地人来说,新鲜着呢!

到时候,一碗茶卖便宜点,但看表演可以收点票钱,或者搞个套餐。生意肯定能火起来!”

周珊听得一愣一愣的,眼神从疑惑慢慢变得惊讶,最后甚至有点兴奋起来。

陈屿描绘的画面,虽然她还有点难以完全想象,但却觉得格外新奇和有道理。

“变脸……掺茶……表演……”她喃喃自语,随即猛地一拍大腿,“诶!你别说!好像还真有点搞头!比现在半死不活地强!”

“当然有搞头!”陈屿鼓励她,“胆子大一点,眼光放长远。钱的事情,总能有办法,到时候真要承包,缺钱跟我说,我这儿还有点稿费,就当我入股。”

周珊虽然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心里直打鼓,但看着陈屿笃定的眼神,她莫名地多了几分信心,重重地点了点头:“行!我信你一回!要真有那天,我……我试试!”

送走心思活泛起来的周珊,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腊月二十六,年关更近了。

就在这天,陈屿收到了一封来自BJ的信。信封上的字迹清秀熟悉。

是朱琳寄来的。

他有些好奇地拆开信,厚厚好几页信纸。展开一看,内容却让他有些哑然失笑。

这封信写得极其……流水账。

大致意思如下:

“陈屿同志:见信好。我已于腊月初八日平安抵京。家里一切都好。BJ比成都冷多了,下了很大的雪。第二天,我去看了姥姥姥爷,他们身体都很硬朗。第三天,我和同学一起去逛了地坛庙会,人很多,买了糖葫芦。第四天,在家帮妈妈大扫除,擦玻璃很累。第五天,爸爸带我去吃了东来顺涮羊肉,味道很好。第六天,又下雪了,我在家看了一天书……今天买了新年的新衣服,是红色的……”

通篇都是这样的日常琐碎,吃了什么,见了谁,做了什么,天气如何,如同最平淡的日记。

没有一句提及思念,没有一句暧昧的话语,甚至没有太多情绪化的表达。

但陈屿拿着那厚厚一沓信纸,逐字逐句地读着,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慢慢向上扬起。

他读懂了。

在这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一个人愿意事无巨细地将自己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千里迢迢地寄给另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最强烈的诉说。

她把她的世界,她的日常,一点点展现在他面前,仿佛他就在她身边,参与着她的每一天。

“这家伙......”

陈屿放下信纸,目光望向窗外灰蓝色的天空,仿佛能看到BJ飘扬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