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多家具需要打造吗?”陈启山问道。
“咱们村不需要,其他村也需要啊,何况也不仅仅是打造家具,寿材也是可以的。”陈大树淡然说道。
村里的老人可不少,单单是老陈家就有十几个年龄超过六十岁的,也是得了陈启山的便宜,家里好过起来,不然今年这个冬天肯定会走好几个。
事实却是,过去的这个冬天只有两位老人摔了一跤,其他人全都活的好好的。
除了能吃饱饭之外,更重要的是村里有赤脚医生,能及时的治疗,所以在这方面陈大树是很佩服陈启山的,村里的学堂也好,赤脚医生也罢,都是陈启山帮忙恢复的。
接下来,陈启山又聊了聊新厂的事情,关于招工的消息,小六也基本上通知了老陈家。
老陈家的年轻人全都在摩拳擦掌,只要年满十六岁,他们都想参加招工考试。
甚至还有人家想要更改年龄的,矮小瘦弱一点没关系,就当是家里吃不饱,看起来弱是饿了的,反正年龄是到了。
这操作很正常,陈大树也没阻止,反正走正规手续,只要能进厂有一份工作,改年龄压根就不算什么大事,人家结婚也可以改年龄呢。
说起来,顾姐夫和沈姐夫成功入职之后,也来过樟树村两次,两人对新工作适应的很好。
每次来,村里都有年轻人上门请教,毕竟村里除了两位姐夫,只有黄一雄在新厂。
但黄一雄自从进入新厂成为食堂采购员之后,他就没有回过黄家村,就连一些行李物品,都是黄一妹请小六帮忙带过来的。
指望不上黄一雄,他们就只能找两位堂姐夫,就因为这事,两位堂姐夫都在来樟树村。
“二狗,你觉得咱们村有多少人能进入新厂?”陈大树问。
老陈家的人都在期待着呢,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机会,都想让自家孩子成功进厂。
到时候不说工作,单单是吃上公粮就足以让人逆天改命,让他们家都受益无穷了。
“不好说啊,”陈启山说道,“按照我的想法,自然是全都能成,但新厂的招工要求很明确,身体健康,年龄要在十六岁以上,还得有一定的学历。”
“就没有不需要学历的工作?”陈大根问道。
“当然有,但那些要么岗位不好,要么工资不高,”陈启山摇头,“我也说不上能录取多少,但这么多名额,竞争肯定会很激烈,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初中毕业生肯定能成。”
“那也有好几个啊。”陈大树抽着烟,感慨完没吭声。
老陈家能读初中的人的确有不少,高中毕业的也有几个,如果真能进厂,那老陈家就彻底起来了,村里有正式工的人数会飙升,日子会好过许多。
陈启山没多说什么,主要是新厂那边他也不熟,也没想过要插手,尽人事听天命吧!
新厂招工自然有考量,也不会听陈启山的意思,说这些也没啥用,能做的就是等。
聊完之后,陈大树和小六一起跟着爷奶回祖宅了,陈启山午睡了一会,到两点左右醒来。
随后开车叫上小六和陈老四和程佳欢,一起去去外公外婆家,看望两位老人之后,再叫上李行山一起开车返回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