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打算派出使团,对清国进行国事访问。”查理一边说,一边将手里的线报递给在座的一众帝国中央政府高层们进行传阅。
等到那一封线报被在座的一众帝国中央政府高层们传阅完毕之后,工商大臣福克斯公爵率先开口说道:“皇帝陛下,我个人以为,或许这一次帝国或许可以与英国同行,对清国进行国事访问。毕竟,随着现在帝国的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一直继续下去,神圣罗马帝国关税同盟的这个市场,迟早是无法满足帝国的,如果帝国能够打开清国这个大市场的话,那么对于帝国的各方面发展,也能够起到不小的推进刺激作用。”
“没错。”宰相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外交大臣图古特公爵和米克诺什亲王等一众帝国中央政府高层们,对于福克斯公爵的看法,也持支持意见。
毕竟,现在的清国,人口总量超过三亿,近乎于是整个欧洲的两倍还要多,如果能够打开清国这座巨大的市场的话,那么对于奥地利的工业、商业贸易等各方面,都能够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皇帝查理八世本人尽管不看好,奥地利派出使团这一次会同英国使团一起同行,共同对于清国进行国事访问,能够打开清国的市场,但是秉持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想法,成功了最好,失败了对于奥地利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于是,皇帝查理八世本人便批准了这一次奥地利对于清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行动,并且委派主动请缨,自告奋勇的米克诺什亲王为正使,带着长子帕尔·翁托尔,以及梅特涅作为副使,率领奥地利使团对清国进行国事访问。
随后,查理在散会之后,也是委派了外交大臣图古特公爵和英国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戴姆勒勋爵进行接洽,希望这一次对清国展开国事访问,奥地利使团可以和英国使团同行。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奥地利和英国两国的使团便约定在直布罗陀进行汇合。
-----------------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许多清国迷,也就是向往和崇拜清国的人。那时欧洲学者们认为要向清国学习,要与中国接轨。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清国人的徒弟”。马戛尔尼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清国迷,他一辈子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去清国。
欧洲人传说清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传说,清国是以孔子的理论来指导的国家,整个国家就和一个大家庭那样亲爱和睦。“”统治者是“充满了仁慈”的,老百姓则是诚实而礼貌的。莱布尼茨说:清国老百姓“服从长上,尊敬老人。……清国(即使)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
马戛尔尼使团出发时,内务大臣敦达斯还特地告诫:“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清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敦达斯的嘱咐既包含了外交常识,又非常具有政治含义,其实就是要求使团不要因小失大。
英国和奥地利两国希望跟清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达成下列协议:
一、英国和奥地利两国派遣全权大使常驻京师,如清国愿意派大使到伦敦和维也纳去,英国和奥地利两国皇室必将以最优等礼仪款待。
二、准许英国和奥地利两国在舟山和天津进行贸易,并仿效前明对葡萄牙开放澳门的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英国和奥地利两国商人居留和存放货物。
三、允许驻在澳门的英国和奥地利两国商人居住广州。
四、英国和奥地利两国商品在清国内河运送时,争取免税或减税,希望清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收税标准。
而英国和奥地利两国使团此行出访清国的礼物清单也是大同小异:来自于欧洲的燧发枪、火炮、战舰、钟表、天体仪之类的。
为了表达重视,皇帝查理八世本人还给清国的乾隆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
朕查理八世代表奥地利帝国,祝愿清国大皇帝万岁,希望您健康长寿。
朕知道贵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您日理万机,布国威于四方。
现在世界各国都知道,世界上只有清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朕也越来越神往。因此,朕向您呈上礼品,希望您能够稍加体恤我国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