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早在法国莱茵军团攻陷了科隆和亚琛之后,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便也是以访问皇帝查理八世的名义,带着一家老小一溜烟地跑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查理对于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并不陌生,按照血统亲缘关系来说,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是查理的远房表兄,出生于1767年的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比查理年长一岁,并且还是约瑟夫二世老皇帝的教子。
同时,查理的高祖父利奥波德一世皇帝,也是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的母系直系祖先,为了纪念利奥波德一世皇帝,他的父母也同样为他起名为利奥波德。
在1789年,利奥波德一世的教父约瑟夫二世老皇帝也特意将他的爵位从利珀伯爵正式提升为了利珀亲王。
作为利珀亲王利奥波德一世的父亲,前任利珀-代特莫尔德伯爵,曾经在七年战争之中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奖赏。
-----------------
由于是急行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和卡尔·威廉·费迪南德元帅所率领的八万普鲁士军队主力,就已经跨过了莱茵河,与驻守在科布伦茨,由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亲王和卡尔克罗伊特伯爵所率领的四万八千普鲁士军队完成了汇合。
目前,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的兵力对比,是十四万对十二万八千,法国莱茵军团在兵力上占据轻微优势,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在兵力上的差距并不悬殊。
并且,由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御驾亲征,倒也使得因为接连经受了科隆之战和亚琛之战惨败之后的普鲁士军队低迷的士气,有所提振。
看来这场仗有得打了。
由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伯父腓特烈二世那样卓绝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于是就安心地扮演起来了负责为普鲁士军队提供士气加成的吉祥物的作用,将军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卡尔·威廉·费迪南德元帅。
布尔多内中将和布吕内中将马上下令法国莱茵军团对科布伦茨西郊进行炮轰。
夜幕降临,一场倾盆大雨持续了一整夜,河水暴涨,地面也变得泥泞不堪。
第二天一早,布尔多内中将和布吕内中将所率领的法国莱茵军团第一军和第二军以及骑兵部队,联手在大雨中发动了攻击,法国莱茵军团的这一次进攻彻底摧毁了普鲁士军队的左翼部队,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术胜利。
暴涨的莱茵河切断了普鲁士军队的后路,见普鲁士军队已经进退维谷,法国莱茵军团总司令官布吕内中将立刻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对着普鲁士军队兵力较为薄弱的右翼部队发起了猛攻,并且俘虏了近八千名普鲁士军队士兵。
而卡尔克罗伊特伯爵所率领的步兵师也遭受到了重创,因为在暴雨中,他遭受到了蒙舒瓦西男爵路易·安托万·乔安·德·蒙盖所率领的法国骑兵部队的攻击,由于雨水打湿了燧石和火药,普鲁士军队的步枪和大炮失去了用途,在法国胸甲骑兵和龙骑兵的打击下蒙受了巨大的伤亡。
在普鲁士军队的左翼和右翼部队接连遭受到了重创之后,布吕内中将和布尔多内中将两人便率领着法国莱茵军团,对着普鲁士军队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和卡尔·威廉·费迪南德元帅二人所亲自坐镇的中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尽管遭遇到了普鲁士军队骑兵部队的猛烈反击,但是普鲁士军队的主力,也被拥有着绝对兵力优势的发过来因军团接连击退,但两军在中部的战斗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炮兵部队的对决。到了下午5点左右,卡尔·威廉·费迪南德元帅出于谨慎,以及对于普鲁士军队主力可能遭到合围的忧虑,便不得不开始下令普鲁士军队的主力后撤,当晚,普鲁士军队主力撤出战场。布尔多内中将和布吕内中将二人,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意识到普鲁士军队的主力已然撤退了。
法国莱茵军团得以顺利地攻陷了科布伦茨,至此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尽数落入奥尔良派法国革命军队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