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萨克,特拉福赛侯爵,在经过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允许过后,来到奥地利海军服役。
而格拉维纳则是在接西班牙驻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大使约瑟夫·艾芬迪回国的时候,正巧撞上了满世界挖人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斐迪南大公的一顿糖衣炮弹加眼泪攻势之下,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格拉维纳也只得答应和斐迪南大公一起来到维也纳,为奥地利海军效力。
查理听后,整个人顶着一张后世地铁老人的表情,斐迪南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说服让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这三个贵族出身的海军军官,同意来到海军建设刚刚起步的奥地利服役效力的?
这要是说斐迪南没有什么特殊的人格魅力,查理是不信的,但是作为他亲哥,自幼看着斐迪南长大的查理,怎么就没有发现斐迪南的人格魅力这么大呢?还是说他们三个都看出来了现在的奥地利是一个潜力股?
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斐迪南学成归来,约瑟夫二世皇帝马上任命自己的这个次子为奥地利海军中将,负责筹办海军部咨议局,为奥地利的海军建设添砖加瓦。
布吕埃斯、桑萨克和格拉维纳三人,既然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愿意跟着斐迪南来到海军建设刚刚起步的奥地利,不管是出于对他们三个人的重视,还是千金买马骨,都必须要给足了待遇。
约瑟夫二世皇帝也任命他们三个人为奥地利海军少将,负责协助斐迪南大公和海军大臣安德里亚上将筹建奥地利海军。
至此,在斐迪南距离自己成为帝国海军大元帅的目标上也算是前进了一大步。
在接到了任命之后,几人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奥地利的沿海港口城市视察,看看是否有适合作为奥地利海军舰队军港和海军造船厂选址所在的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经验丰富老道的布吕埃斯三人的一番实地考察过后,几人一致认为,的里雅斯特是最适合作为奥地利海军舰队军港和海军造船厂的选址所在的地方的。
正巧,作为奥地利沿海地区为数不多已经开发好了的良港之一,奥地利政府在的里雅斯特也有五家规模不小的造船厂,也可以投入对于军舰的生产。
然后经过海军大臣安德里亚伯爵的决定,将前威尼斯共和国在特罗维索的海军造船厂迁移到的里雅斯特来。
其也正式更名为奥地利的里雅斯特帝国皇家海军造船厂。
先定一个短期的小目标,超过瑞典和葡萄牙海军,长期目标,挤进世界海军前五。
毕竟,出于未来无论是在反法同盟战争期间还是在东地中海的战略和利益目标,都是需要奥地利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来作为保证的。
此后,约瑟夫二世皇帝和维也纳政府又决定仿照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三国的海军发展建设模式,在的里雅斯特设立开办奥地利皇家海军学院。
在经过了奥地利、法国和西班牙三国组成的武力干涉联军的镇压剿杀之下,意大利地区的动乱也被基本平定,撒丁国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和罗马教皇庇护六世,也在奥法西三国武装干涉联军的扶持之下,重回了本国王位。
意大利地区动乱的基本平定,也宣告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德意志地区而始,最后却于意大利地区告终。
毕竟这些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分子,基本上也大多都是一些没有接受过专门军事训练的散兵游勇。不仅在战略战术指挥层面上乏善可陈,在内部的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上也是一言难尽。
这也就从而导致了,意大利地区的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看似是轰轰烈烈,实则是犹如一盘散沙,否则也不会在奥法西三国武装干涉联军的进攻之下,一触即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