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思索良久过后,这个想法就暂时地搁浅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贵族现在毕竟是奥地利君主专制政体统治的根基,虽然要制衡削弱他们,但是不能玩得太过火了。
至于奥地利现在实行的政府文官录用考试制度,那纯粹就属于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歪打正着的赶上了——出于为了解决避免数量广大的奥地利年轻贵族子弟们在家坐吃等死的想法,在枢密院议长克拉夫特·冯·西格蒙德侯爵等一众枢密院高官的联名上奏之下,帝国中央政府这才开始尝试实行政府文官录用考试制度。
所幸的是,反响还不错。
原本历史上,英国开始实行政府文官录用考试制度,还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战后,由于文官队伍的急剧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福利待遇畸高等问题凸现出来,甚至出现有些文官不听从大臣的命令的情形,遂令政府萌发改革之心。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大部分都是在面临挫折之际,才会萌生出改变的想法。
在实行政府文官录用考试制度,帝国中央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立了负责筛选考察文官任用的文官部,由腓特烈·冯·霍亨贝格侯爵担任文官大臣,下设文官学院,每年定期招收三百名学生,优先招收贵族、军人、官员子弟,进行培养,择优录用。
然后,查理和奥古斯特·索菲亚又去皇家海军学校看望了一下弟弟斐迪南大公和弟媳卡罗琳娜夫妇二人。
“大哥,奥古斯特姐姐,你们终于来了。”看到哥哥嫂子来伦敦看自己,斐迪南小两口显得激动异常:“我有点接受不了这里的饮食。”
说罢,斐迪南还特地挽起了自己的衣袖,给查理和奥古斯特·索菲亚夫妻两人展示了一下明显消瘦了一圈的胳膊——看得出来确实是清减了不少。
这也没办法,英国人的主体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分支,自然也是传承了日耳曼人那糟糕的饮食天赋。
这也差不多是大部分日耳曼国家的通病,例如荷兰、丹麦、瑞典、普鲁士。
奥地利其实还好,多民族混杂聚居反而使得奥地利人的饮食习惯并不像北面的亲戚那样单调且暗黑。
不过,随着奥地利民族同化政策的不断推行深入,奥地利人现在的饮食习惯好像又隐隐地有恶化的趋势。
这倒也无伤大雅,走在通往变强的道路之上,总是要失去一些东西的。
而作为拉丁人,查理的母亲伊莎贝拉皇后,祖籍法国,生在西班牙,长在意大利,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自然也是拉丁人的那一套体系。
相比于日耳曼人那一套精简使用的“进食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基本运作”的饮食概念不同,拉丁人是懂得享受美食的。
当初,在伊莎贝拉皇后嫁到奥地利之前,查理的外公帕尔马公爵菲利波一世,怕女儿适应不了奥地利的饮食,还特地的在女儿出嫁临行之前,网罗搜寻了不少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厨子们,一同送进女儿的陪嫁队伍里。
其实之前维也纳宫廷里面也是有法国厨子的,毕竟查理的祖父弗朗茨一世皇帝就是从洛林来的。只不过后来法国厨子年纪大了,而查理的父亲约瑟夫二世皇帝很好地将“进食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基本运作”这个理念贯彻到底,并不注重自己的口腹之欲。
维也纳宫廷不得不等待一段时间,它的菜谱清单才被伊莎贝拉皇后带来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陪嫁厨子所解救。
在英国逗留了一段时日之后,查理一家三口和随从准备开始下一个目的地——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