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他专业技术性的官员选拔考试,例如外交部、财政部、审计部、司法部、警务部,也须有相关的专业技术型指标要求,比如要求在语言、经济学、商业簿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相关法律条文等专业性知识的考试之中达到合格的标准。
在经过一系列过五关斩六将的笔试考核通关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够高枕无忧地“进步”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由招考部门举行的面试考核,直到这一切都通关了之后,才算是尘埃落定。
如果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之下,那么优先录取贵族子弟和家世良好的考生。
随后,在连开了三天的会议,诸位大臣在霍夫堡皇宫管吃管住,敲定这些基本流程后,便将这些要求登报给了媒体报刊。
查理对此却并不抱有太大希望,毕竟之前这事没有国家干过,原本历史上第一次文官考试制度也是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开始的。
并且再加上这报考条件,就算是身为帝国皇太子的查理看了之后都觉得实在是苛刻,明晃晃地偏袒贵族子弟,就差没有拿着大喇叭满维也纳地喊:“别以为给你们这帮泥腿子开了道门缝,就以为自己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爷们要的就是贵族子弟。”
关于维也纳宫廷要开放官员录取考试制度的消息一经在维也纳各大报刊新闻上刊登出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人们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负责邮递的信使们一路快马加鞭从维也纳出发,奔至全国各地政府张贴告示,沿路大声通知。
查理原以为此举会招致骂声一片,甚至以为外界的民众会跑到圣斯蒂芬大教堂外,指着哈布斯堡皇室的历代先祖灵魂所在大吐口水。
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没有想象之中的群情激奋,外界大众对此的第一感觉是不敢置信——毕竟以前在外界大众的刻板印象之中,政府官员的选拔任用一直都是由贵族阶级长期垄断把持的(事实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他们甚至都以为这是在做梦,直到经过地方官员和信差的再三强调和解释之下,才逐渐相信这的确是真的。
随后,各界人士对于维也纳宫廷敢于在欧洲各国第一个试行官员录用考试制度的革新行为都纷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查理甚至怀疑这是阿尔弗雷德·塞莱斯廷男爵手下的秘密警察们,在暗中引导大众的舆论。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就比如说一些中产阶级出身的年轻学生,写信撰文抨击维也纳宫廷此举不公,太过于偏向贵族子弟。
不过,身为宰相的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可不惯着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学生,立刻下令开始限制大学的自治,并且责令各所大学增加并且严格规范相关专业课程的课时和课业考核,课时和课业考核不达标者,不允许毕业。
在他看来,这个社会的各个群体都应该各司其职,干好自己该干的职责,一帮毛还没有长齐的学生们,不以学业考核为主要任务,反倒是敢撰文写信抨击起来政府的政策了,一个个的都懂个屁的治国。
帝国一京二十六省,是在爷们的肩上担着,此番政府实行官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他们!这天大的馅饼砸在他们的头上了,不知道珍惜也就罢了,一个两个的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还敢妄议起来国家大事来了。
而奥地利的贵族们得知来自维也纳宫廷下达的最新政令之后,一时之间,也是觉得苦尽甘来了,毕竟之前维也纳宫廷的种种政策,自从平定匈牙利贵族叛乱之后,对于国内贵族们解放农奴、贵族纳税、以及借着为巴尔干战争筹集战争经费的借口,从贵族们手里骗走了国营专卖权等等一系列旨在打压贵族势力的高压政策,让他们以为从此帝国和皇帝陛下不再需要他们,要开始长期坐冷板凳了。
在得知维也纳宫廷此举过后的奥地利老贵族们,一个个都眼泪汪汪的,原来皇帝陛下的心里从来都没有忘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