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奥地利重新夺回了以前丢失的巴尔干半岛失地。
以后,烟草不仅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摆脱对于西班牙、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的依赖,也可以进行对外出口。
而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海因里希·冯·霍夫曼伯爵就向约瑟夫二世皇帝建议过,对烟、酒、茶、盐和糖实行专营制度。
专卖制度是国家对特定商品实行垄断经营的制度,通过法律手段控制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利润归国家所有。专卖品主要包括盐、酒等大宗消费品及重要生产资料,实施形式分为完全专卖(全环节垄断)与不完全专卖(部分环节垄断)。
国家实行垄断经营的产品称为专卖产品。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禁止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从事这些产品的经营活动。专卖方式有完全专卖和不完全专卖。前者是国家对专卖产品从生产到运销的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垄断经营,不允许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经营;后者是国家只对产运销过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进行垄断经营,部分环节由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经营。
国家垄断这些产品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专卖品的生产、收购、调拨、销售由国家设立的专卖机构或特许的单位、个人经营。专卖品的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专卖利润归国家所有。运输专卖品必须有专卖机构的证明。对违反国家专卖制度的,要给予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
查理记得当时,父亲约瑟夫二世皇帝在还询问过财政大臣海因里希·冯·霍夫曼伯爵,对烟、酒、糖、盐、茶这五种商品实行专营制度,每年能够为奥地利增加多少财政收入。
当时海因里希·冯·霍夫曼伯爵的回答也令众人大吃一惊:“以帝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如果对烟、酒、糖、盐和茶这五种商品实行国营专卖制度的话,那么每年至少可以为奥地利增加一千八百万杜卡登的收入。”
一千八百万杜卡登!那可就是九百万英镑!而且还是至少!要知道,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奥地利每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三千六百万杜卡登,也就是一千八百万英镑。
而对烟、酒、糖、盐、茶这五种商品实行国营专卖制度之后,每年为帝国增加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是以前的1.5倍!要不然的话怎么能说是暴利呢?
当时,约瑟夫二世皇帝和维也纳宫廷的高层宰相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等人直接就意动了。当时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和海因里希·冯·霍夫曼伯爵为了促成国营专卖制度,亲自上门去做那些贵族们的“思想工作”,借着为巴尔干战争筹集战争经费的借口,趁机拿到了这些商品在战时短期的国营专卖权。
这么一大笔收入,肯定是要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啊!
当时维也纳宫廷嘴上说得好好的,只是在战争期间等特殊时间短暂对烟、酒、糖、盐、茶等商品实行国营专卖制度。等战争结束之后就解除对这些商品的专营权,结果到了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这些贵族地主们才发现维也纳宫廷压根就没有解除对于烟、酒、盐、糖、茶的国营专卖权,才知道自己被维也纳宫廷摆了一道,大部分贵族们都选择忍气吞声地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开玩笑,每年至少一千八百万杜卡登的收入,傻子才甘心交回去呢。
三百多名贵族们在卡林西亚和施蒂利亚地区展开示威游行,抗议维也纳政府的“无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