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拉比亚的宾杰里要塞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城中枪支弹药,粮食等后勤补给匮乏,再加上俄军主力的重炮猛轰,宾杰里要塞的守军现在都开始用城内战死士兵的尸体来堵城墙了,由此可见,宾杰里要塞的失陷也只是时间快慢问题了。
而在后方,希腊人、保加利亚人组成的起义军和游击队配合着前线的奥俄联军,袭扰着奥斯曼帝国军队。
正面战场再加上后方战场,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非战斗性减员加上战斗性减员,伤亡都快要接近三分之一了。
如果真的一直照这样打下去的话,奥斯曼帝国的前线战场迟早崩盘。
到时候前线一缩再缩,直到缩到巴尔干半岛南部的沿海地区,要知道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农业的精华地带大部分也都在这。
如果奥斯曼帝国没有能够抵挡住奥俄联军的进攻,战火一直蔓延到巴尔干半岛南部的话,那么要说奥斯曼帝国能不元气大伤,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巴尔干半岛供应着整个奥斯曼帝国近八成的粮食,近七成的税收,如果巴尔干半岛真的被打烂了的话,那么奥斯曼帝国恐怕就连现在表面看上去的列强空架子都保不住了。
阿卜杜勒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保不住波斯尼亚、北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多布罗加、比萨拉比亚和格鲁吉亚等领土的心理准备了。
一直这么死磕下去的话,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基础迟早要完。
看看奥地利军队在攻占波斯尼亚和摩尔达维亚之后都干了些什么,他们把这两个地区境内的贵族官吏、地主乡绅还有知识分子们都杀了个干净。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基础不就是这些贵族官吏、地主乡绅还有知识分子嘛?
就是因为这些人的祖上投靠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奥卢皇室,才有的祖祖辈辈的荣华富贵嘛。
奥斯曼奥卢家族还没有天真到指望着巴尔干半岛上那一千多万被他们压榨盘剥的底层民众们,去认同并且拥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这世界上有受虐倾向的人没有那么多。
战线一直向后收缩的话,照奥地利人的这个玩法来看,那么土耳其人距离滚回他们安纳托利亚半岛老家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巴尔干半岛战场上关于胜利走向也愈发地明朗。
奥斯曼帝国的兵力也开始捉襟见肘了起来,毕竟,开战之前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军不过二十万左右,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不包括吃空额的。
实际上自从进入十八世纪以来,耶尼切里军团和西帕希骑兵腐化得厉害,实际上这些军队里面有多少是能够上战场的,还真不好说。
至于后来,奥斯曼帝国又从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地区强征了六十多万青壮年男人。
但是说实话,这帮临时被武装起来的平民,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士兵只是教会了他们怎么开枪之后,就把他们送上战场了。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战场,线式战术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被戏称之为是“排队枪毙”的线式战术,士兵们要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向前和敌人贴近,然后开枪。
比拼的就是双方无与伦比的纪律性和谁更胜一筹的勇气。
这些临时被奥斯曼帝国强征武装起来的平民,能够指望他们有多高的纪律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