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大明黑帆 > 第113章 廊廨飘雪

第113章 廊廨飘雪

泰昌元年,十月。

京城大雪。

兵部衙署廊廨。

数名主事正穿梭案牍间,整理各地呈文。

大堂内,已点起了红罗炭,烘得房内暖洋洋。

自八月份以来,除辽东外,各地呈文都少了许多,令主事的工作清闲不少。

而各部堂官近来忙于追查红丸案、移宫案,殿前争端不止,更顾不上部中琐事,又令主事们感到难得惬意,大家边翻阅呈文,边商量晚上去哪处酒楼小酌。

“城西新开了一家淮阳菜酒楼,晚上散值了,不妨一聚?”

“也好,难得辽东安稳,东南也没有海寇闹事,晚上倒是有空闲。”

“国丧方毕,是否有些招摇了?”

“放心,酒楼有个停轿的院子,保准别人看不见。再说了,这几日殿上各部堂、御史都吵成什么样子了,还哪有心思管我们?”

有人插嘴道:“听说前几日冯御史又上了一道奏疏,痛斥元辅赏奸误国,罪同弑逆,这事正闹得不可开交。”

“元辅历来老成谋国,怎会做这等事?”

“什么老成谋国,我听说前几日御前,元辅与科道官辩斥一通,搞得堂官们已把矛头对准元辅了。”

“莫非是有意替李选侍分担朝臣注意?”

一位老资历主事提醒:“这话太过了,诸位慎言!”

廊廨一时无话。

只听得红罗炭劈啪作响。

半晌后,一人打开一份公文,看了一眼,赞叹:“又一份辽东的报功呈文!自打袁经略赴任,辽东报功不断,看来鞑子气数已尽,辽东平复,指日可待了。”

有人道:“若还像之前,十几个首级的报功,倒也没多大意思。”

拿着呈文的主事道:“不。这次是大功,阵斩八十七级!”

其他主事闻言,都面带喜气。

“什么?快念,快念!”已有人迫不及待催促。

虽说大明官吏贪腐甚重,但身为兵部主事官,还是喜欢听战胜的奏报。

手持呈文的主事清清嗓子,朗声道:“钦命经略辽东等处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臣袁应泰谨奏:

九月廿一,有降夷哨探来报,建奴哨骑二百余,犯我三岔儿等处……

臣拣选新附夷丁精壮者三百人,为前军,驰往击之。新附夷丁,感恩图报,尤为奋勇当先……

阵斩建奴真夷八十七级……

所有剿虏微功,理合具本,驰奏以闻。”

“好!”有人抚掌笑道,“辽东有袁经略真乃国之幸事!”

一主事问道:“呈文所言新附夷丁,是何许人?”

手持呈文的主事解释:“就是些蒙古降卒。今岁入秋以来,蒙古诸部大饥,多入塞祈食,为袁经略招揽所用。

适时,议者言收降过多,或阴为敌用。而今看来,纯属多虑。袁经略当真有识人之明!”

众主事官谈笑,夸赞袁应泰一番。

末了,有人道:“此功甚巨,应交由司官签议拟办。”

手持呈文的主事道:“正是。”随后将呈文放在桌上红底筐中,待明日一同交付武选司员外郎。

廊廨又陷入安静。

屋外风雪更大,疾风吹过廊廨,发出尖啸,硕大雪花砸在窗棂上,朴朴作响。

红罗炭也压不住窗外寒意,一名离门窗近的主事,起身搓手。

一年老主事对廊廨外吏员道:“再端一盆新炭来。”

搓手的主事道:“旧炭还未燃尽,就换新炭,有些靡费吧?”

年老主事道:“身子暖了,头脑才清楚,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些许炭火而已,不算靡费。”

不一会吏员拿来新炭,新炭烧正的火红,刚端进来没多久,房内又变得暖意融融。

搓手主事便坐下,继续翻看公文。

有人感慨道:“这才刚入冬,天气便如此寒冷,不知熬到春天,要冻死多少穷苦百姓。”

年老主事道:“近几年来的冬天,大多酷寒如此,也说不上什么好坏来。”

“哦?冬天酷寒,莫非还是好事?”

年老主事抬头道:“自然。方一入冬,京城已下此等大雪,辽东只会更甚,若能多冻死些建奴,自然就是好事。”

有人接道:“要我说,没有这寒冬,就没有蒙古降卒,袁经略此战就算依旧阵斩八十余级,也要死伤不少大明将士。

至于百姓冻死冻伤,那是户部该操心的,我们身为兵部主事,自然首忧兵务才是。”

“此言有理。”其余主事皆颔首称是。

“哟,今儿是怎么了,又来一份报功呈文。”

这话一出,吸引了屋内全部主事的注意:“还是辽东的?”

“不是,这份是南边来的。”

“南边?”众主事一时发愣。

南边也没战事啊。

“是剿海寇的,两广总督转呈上来的。”

那主事从层层批文依次往前看去,只见呈文上有两广总督、福建巡抚的批示,呈文竟是南澳副总兵写的。

年老主事手捻胡须,思索道:“南澳副总兵?我记得月前,他已经呈上过一道报功呈文了,说是剿灭了一个姓李的大海寇。”

“正是,上一道呈文,刚递到内阁,还没发回地方,这么快又建了新功?”

拿着呈文主事显然也有些不信,毕竟东南水师是什么德行,他们做为兵部主事,或多或少都是知道的。

这次南澳副总兵剿灭的是一伙叫李忠的海寇。

这伙海寇刚在黄岩洗劫了一个大户,带着满船财宝向南逃窜,途径南澳岛,被副总兵派兵截杀。

斩首五十八级,并缴获海寇鸟船三艘,大户府邸财物一箱,其余都随海战,沉入了海底。

呈文所言首级、财物,均由两广总督勘验。

可谓是板上钉钉。

众主事将呈文检查数遍,没有任何问题。

那年老主事感慨道:“北有袁经略,南有马总镇。想不到我大明又出了个俞大帅般的人物。”

拿着呈文主事环顾四周,说道:“若诸位同僚无异议,我就签议允功了。”

周围主事们纷纷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们。

“且慢。”

众主事看去,只见是靠墙的那个主事,他手里也拿着一份呈文,脸上苦笑道:“怪也,怪也,又是一份报功呈文。”

“哪里又有战功?辽东还是东南?”

“东南。海门卫指挥使,剿灭了一伙浙东海面的海寇。”

海门卫?

众主事讶然,南澳副总兵麾下好歹是比较烂的营兵。

海门卫指挥使麾下,那可是大明最糜烂的卫所兵。

什么时候卫所兵也能剿灭海寇了?

那靠窗主事苦笑道:“或许那指挥使是动用了家兵,这还不是最怪的。最怪的是,他剿灭的这伙孙姓海盗,也说是劫黄岩大户的祸首。”

“是同一个大户?”

“是同一个大户。”

众主事面面相觑,把两份呈文拼在一起看。

确实剿灭的过程、斩首人数完全不同,不是同一伙海寇,没有重报。

但两份呈文,都明确提出,自己剿灭的海寇,才是洗劫黄岩县林府的元凶。

仔细看看,众人又看出端倪。

只见南澳副总兵的呈文上,只有物证和首级,没一个活的俘虏做人证。

而海门卫指挥使的呈文,正相反,全是俘虏人证,没有一件林府赃物。

若说是两伙海寇一起犯案,可海门卫的呈文里,海寇俘虏的口供明确承认是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干。

莫不是讲江湖义气,行包庇之举?

“请教诸位同僚,这签议该如何写?”收到呈文的主事苦着脸道。

无人做声。

片刻后,有人道:“依我看,各抄录一份,把海门卫的录本,发还南澳;南澳岛的的录本,发还海门卫,让他们商议好了再发呈文上来。”

年老主事道:“就按这法子办吧,先不签议,两份呈文贴黄,交由司官定夺。”

……

京城飘雪之时。

闽粤海面上,南澳岛,还是一片深秋景象。

每日温度在十度左右徘徊,尚不至将人冻死。

圣安娜号船长室内,林浅坐在椭圆桌前,捧着一杯热茶,听周秀才汇报拉大户下水的事情。

“舵公,按你的吩咐,我和七弟已和胡老爷接洽过了,胡老爷打算订一个船次,先送一趟货到澳门看看成效,若往来顺遂,后面会长期订船。”

林浅吹散热气,喝了口茶,道:“他没对你们起疑心吧?”

“我和七弟找临县的胥吏,买了假户籍、路引,又买通了几个乡老做保,他没对我们身份起疑,只是……”

林浅拿过茶壶,给周秀才空杯续茶:“有话直说就是。”

周秀才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放置于茶杯旁,指尖轻轻叩击桌面三下,口中道:“胡东主要一笔银子做定钱,若是海上航行出了意外,这笔钱就当赔他的本钱。”

“多少?”

“一万两。”

“给他。”林浅面不改色。

他要的就是用利益绑定胡东主,直接给他银子,到时威胁起来反而更简单些。

况且,现下西北季风稳定,从南澳岛到澳门,一路都靠岸行驶,非常安全。

就算胡东主翻脸不认账,林浅也无非再复制一次洗劫林府而已。

海寇的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

林浅答应的这么痛快,倒令周秀才有些诧异:“不还还价吗?”

林浅喝了口茶:“没必要,这些银子只是换个地方存着罢了。库房里还有几件硇洲岛的瓷器,你一并带上,给他送去。”

“好。”

这时,有人敲门进来。

“舵公,何塞的船回来了。”

“走,去看看。”

半晌,一艘海沧船,两艘苍山船在后江湾靠岸。

何塞从船舷跳上栈桥,一路小跑到林浅身前,口中道:“舵公。”

林浅热情的拍拍他胳膊:“一路上还太平吧?”

何塞笑道:“三艘大船同行,一路上顺风顺水,别的船都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