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亏欠恩情还不清
帮苏尝那口武夫气机打磨出足够锐气后。
习惯了粗布麻衣、光脚行走的崔姓老人,好像就转了性子。
他不仅换上了读书人的青衫文幣,还给自己做了一根行走山林的竹杖,一双登山木履。
还会在瓷人少年的陪伴下,去小镇购置一些古书和文房用品。
一老一小,將竹楼二楼布置得好似书香门第的书房一样。
不再给青衫少年餵拳的崔诚,一有空就读书写字,並且开始给小文教起了琴棋书画。
最开始老人的改变,让暖树几个孩子都面面相,还以为他是走火入魔了。
后来粉裙女童看过了老人的墨宝,经常跟老人攀谈,才发现原来老人是真正的硕儒,对於诸多学问研究的很深。
青衣小童是个没心没肺和贪生怕死的,一门心盼望著老头子好好练武恢復巔峰,早点成为武力冠绝这座小天地的大佬,才能安心。
所以他就经常跟老人旁敲侧击,苦口婆心的跟老人说龙泉郡的藏龙臥虎、大驪江湖的云诡波论。
等苏老爷离开后,还是要靠老人一身拔尖的山巔修为才能震屑小之徒,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只可惜老人根本不愿意理踩这个傢伙。
他在教授小瓷人传统学问,也从苏尝那里接触社会新学之外。
最多只是跟討教学问的粉裙女童閒聊几句。
对於所谓的武道,好像就这么暂时丟在地上,不想捡起来了。
徒呼奈何的青衣小童,哀嘆著求人不如求己,只好继续跟著鲤鲤姐勤勉修行今天的竹楼二楼屋內,读过书的小瓷人,又开始专心练字。
苏尝则和崔诚依靠看栏杆聊看大。
老人轻声问,“知道我为何对小文另眼相看吗?”
青衫少年笑著问,
“崔老先生是在小文身上,看到了当初幼孙的影子?
p
老人点点头后,指了指自己的心,
“我这里觉得亏欠的慌。”
隨后崔诚嘆了口气,
“当眼睁睁看著自己最寄予厚望的孙儿,先因为吃不了苦而逃家,最后又在师门危难之际叛出文圣一脉后。
一直把“虽千万人吾往矣”作为心中圭皋的我,实在无法接受那个被我一手教出来的儿,居然会成为一个一心趋利避害的人。
都说子不教父之过,放在从小没有父亲管的儿这里,就是我这个当爷爷的过错。
是我一开始就教的不对。”
苏尝理解了老人为何陷入疯魔迷障的原因,全因为那无地自容、又痛彻心扉的自责。
青衫少年轻轻一嘆,
“所以您才念叻著要给他改名啊。”
崔诚一直想要把崔的名字改为崔。
,水流过的声音,,山巍峨的样子。
崔诚希望自己的孙儿不要如无根流水,遇石就绕行,遇难就离开。
而是如同一座巍峨大山,昂然屹立,直面风雨。
老人抬手看了看那个愈发清晰的心字光点,脸上有释然但也有更多心疼,
“见过东山的记忆之后,我知道有些事是我想错了。
儿或许並不是一意趋利避害,他有自己的抱负。
但是对於他施展抱负的做法,我依旧无法认同。
幸好有你替我纠正挽回了他的少年身,所以我想要把心中那份亏欠补给你。
”
崔诚看了看眼前的青衫少年与屋中执笔端坐的小瓷人,
“谢谢你们,与如今的东山一起同行。”
苏尝笑著摇了摇头,只是认真的说道,
“没有什么谢不谢的,东山也是我的学生。”
老人闻言便收敛了伤感的表情,恢復了往日餵拳时的意气风发,
“我想知道武夫十境最巔峰的道,与十三境甚至十四境练气士的道,敦高敦低。
就算低了,又到底相差了多少,能不能用踏入传说中的武道十一境来补平。”
这位换上儒衫,但是武夫气息却丝毫不减的老人目光灼灼的看著青衫少年,
“我知道到时候会有很多幕后之人不愿意让我踏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