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鼙鼓揭天破宋来 > 第501章 501.忽必烈赌上国运

第501章 501.忽必烈赌上国运

第501章 501.忽必烈赌上国运

开两朵,各表一枝。

此时的大都,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极为盛大的葬礼。已经在鄂州停厝数年的贾居贞棺,经歷了重重的波折,终於回到了他的故乡河北。

忽必烈在派人验明正身之后,隨即宣布为贾居贞举办“国葬”,追授其推忠辅运功臣號,封获鹿郡王,諡號文忠。基本上封建王朝能够给到一个臣子的所有哀荣,都赠予了。

其子孙有官的升一级,无官的给出身,一律得到荫庇。大都城外筑九坛为其举行祭祀,葬礼开销全部由忽必烈承担,还另外厚赏其子孙。

这么做的原因,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值此风雨飘摇之际,贾居贞寧死不降,

以身殉元的壮举,是当下的忽必烈最看重,最需要的。

面对东西两道诸王的起兵,以及中原內地不断爆发的起义,忽必烈颇有焦头烂额之感。正所谓越没有的越强调,此时带元上下人心浮动,已经有些人开始观望了起来。忽必烈函需强调对他个人的忠诚,来维持局面。

恰好贾居贞是潜邸重臣,且屡有功勋,劳绩亦优。加之其守城不降的举动,

非常符合忠臣的设定。撞上了,那就得褒扬,而且是大大的褒扬。忽必烈甚至亲自抚著贾居贞的棺大哭,做足了姿態。

管真的假的,反正就是表达了忽必烈对忠於带元,忠於自己的臣子的重视和亲爱。暗示大伙儿只要给他卖命,生前的富贵,死后的哀荣,全都会有。

至少在表面上,大都和河北的人心得到了收拾。河北地方势力,也算是暂时被笼络住了,继续站队忽必烈。

另外被释放回来的元军诸將,包括李德辉在內,忽必烈也没有严厉的降罪。

只是降低了他们的官秩,但是本部兵马照旧交给他们统师,约等於没有任何的处罚。

得知自己的好大侄儿汪惟正不仅屁事没有,还得到了不少赏赐的汪良臣心中大为感嘆,这带元怎么混到了这般地步?

要是搁正常年景,就汪惟正所犯下的弃军、弃城和战败之责,不说杀全家吧,至少汪惟正本人得被大卸八块。结果忽必烈不仅没有处罚注惟正,还给与赏赐。纲常法纪,诸般道理,全都在一瞬之间被毁火了。

法度想要建立起来是很难的,想要破坏却只在一瞬间。

心中哀嘆的注良臣,下意识的开始比较起忽必烈和张巡的贤愚。当然这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情。在忽必烈的命令下,以换回的本部兵马,加上从巩昌再度徵调来的新兵,合计七千人,前往上都。

四万余被从南方换回的兵土,老兵全部拉去上都。强行签军入伍的一万余新侍卫亲军步兵,则被交给了李德辉,作为李德辉留守大都,安抚河北的本钱。

本来这些兵士也都是河北本地人,当年隨贾居贞南下办理伯顏粮台的。现在成了大都的京爷,而且被准许把家口从老家迁移来大都,倒也没有一般签军那样的低落。毕竟现在忽必烈还发得起,干啥不是混口饭吃啊。

如此,忽必烈终於得以在上都方向,筹集到了八万人的部队。再一次拥有了和海都、乃顏等宗王进行较量的本钱。只不过这一次的本钱里面,汉军步兵弓弩手有三万多,且衣申到现在还没有补齐。

武器倒是勉强都装备上了,只是质量有些存疑。因为本当付给坐班军匠们的材料费和工钱,大多都遭到了拖欠。这武器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有保证就出鬼了。

不过只要能打贏,打贏了海都,就能分出主要的精力回中原来调整政策,募兵筹餉,安抚郡县。

只要能贏!

或许某种意义上,忽必烈也算是堵上了国运。並不夸大,忽必烈自身的命运,和带元乃是高度绑定的。

原本在阿术的辅佐下,镇守上都的真金太子,也在夏季末的某一天,接到了自己的父汁的詔令。忽必烈將在八月底率领四方生力军,前来上都支援。

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早就摩拳擦掌,预备看要南下进攻忽必烈的海都,想必已经开始集结人马,

为九月十月南征做准备。忽必烈八月底抵达上都,都算是迟得了。从大都开拔的军队,极有可能连一日的歇息都没有,就得继续踏上征程,迎击海都。

同样望见詔令的阿术、伯顏等人,听闻朝廷终於又得了四方生力军,心中还是高兴的。如此,上都有八万眾,不论是野战还是守城,都有了一战之力。

草原大汗的位置,忽必烈其实已经和丟了差不多咯。不论是蒙古帝国法理上的首都哈拉和林,还是当年召集忽里勒台的大斡耳朵,都在海都的手中。

现在双方爭夺的,就是中原皇帝的位置了。阿术和伯顏都认为,一定不能让海都打进河北,一旦打进河北,则中原的人心会快速瓦解。河北和陕西的汉世侯投靠忽必烈,就是寄希望於忽必烈保护他们的家业。若是家业无法保全,投靠海都,也绝非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甚至都不应该在上都死守,上都云集八万大军,后勤就需要从河北转输而来。一旦大军被围城內,那就是个“死”字。

还是应当出城野战,在野战中设法和海都周旋。只要打疼了海都,那忽必烈就能得到短暂的喘息时间。不管是二三年也好,四五年也罢,都是可以的。中原虽然被颳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比草原能榨出更多的財富。

只要人不死绝,中原三五年的积蓄,抵得上草原三五年的数倍。

但是他们这些蒙古人如此设想,部分汉族官僚就不这么想了。如果忽必烈输光了那些蛮夷腥腹之地以及蒙古色目太君的部队,那就必然要仪仗北方汉族地主阶层。元朝上层统治阶级的斗爭,一直都非常的酷烈。

为什么要野战?守城好了,海都的兵士很多都从西域中亚而来,补给线更长。野无所掠,打两三个月便会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