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482章 十倍利润、谁在操控

第482章 十倍利润、谁在操控

第二天,刘清明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新单位的牌子要到春节假期后才会正式掛上,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国防指的防治组。

这个由卫生部主导的小组,是整个防指的核心部门。

原则上,其他所有小组的工作,都是为了配合防治组。

因此,刘清明这个负责协调和调度的专员,比起以前在指导小组的后勤部,有了天差地別的发挥空间。

但他牢记林崢的教诲。

平台更大,行事就要更加小心。

因为会有更多的眼睛,在暗中盯著你的一举一动。

早上九点整,他坐上了卫生部派来的大巴车,前往总院一附院。

同车的,是卫生部的专家小组。

这些人,无一不是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其中好几位还是院士头衔,在医学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刘清明看著车里这些头髮白却精神矍鑠的老者,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其中好几张面孔,他前世在电视上见过无数次。

从这一次,到二十年后那场席捲全球的更大危机,他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用自己的学识和生命,为这个国家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卫生安全长城。

车上的气氛有些沉闷,专家们都在闭目养神,或是低头翻阅著手里的资料。

当他们得知,负责专家组与各单位联络协调工作的,是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刘清明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丝好奇。

一位戴著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老专家主动开口。

“小刘同志,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报告李院士,我之前在地方工作,后来借调到体改办。”刘清明回答得不卑不亢。

李院士点点头,没再多问。

体改办和传染病防治,八竿子打不著。

在他看来,这大概又是一个被安排进来镀金的年轻人。

刘清明看出了对方的想法,却没有解释。

他知道,任何解释在此刻都是苍白的,只有拿出实际行动,才能贏得这些国之栋樑的尊重。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探討的口吻说。

“各位专家,我在来之前,看了一些关於这次疫情的简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院士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

“我注意到,目前我们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界定,主要还是集中在飞沫和接触传播上。”

“但是,从临海省那边反馈回来的几例特殊病例来看,患者並没有明確的接触史,发病却异常迅速,而且肺部感染的特徵非常明显。”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病毒除了飞沫传播,还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气溶胶传播?”

这个词一出,车內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清明的身上。

在当时,这个概念还非常前沿,只在极少数的学术论文中被提及,远没有成为共识。

刘清明拋出这个观点,无异於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李院士的表情严肃起来。“小刘同志,你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吗?”

“依据谈不上。”刘清明很谦虚,“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猜测。如果存在气溶胶传播,那意味著病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传播距离也更远。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封闭和半封闭空间內,会出现聚集性爆发。”

“这也意味著,我们现有的很多防护標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提高了。”

刘清明的话,让在场的专家们陷入了沉思。

这些见解,其实很多都出自他们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的研究成果。

刘清明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拿著人家未来的研究成果,来和人家本人交流。

这种感觉,实在有些无耻。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院士看著刘清明,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和认可。

“小刘同志,你的这个思路很有价值。我们会把这个可能性,作为接下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一句话,证明了刘清明已经用自己的“远见”,敲开了与这些顶级专家有效沟通的大门。

他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联络员,而是真正能参与到討论中,並提供有价值思路的“自己人”。

这对於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大巴车缓缓驶入医院。

和昨天苏清璇来时一样,越是靠近核心病区,气氛就越是凝重。

刘清明跟著专家组,在专门的更衣室里,换上了全套的防护服。

当厚重的白色防护服將自己从头到脚包裹起来,戴上护目镜和两层口罩的那一刻,他才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態。

密不透风,呼吸困难,视野受限。

只是站著不动,额头就已经开始冒汗。

而那些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穿著这样的装备,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穿梭在生死之间。

刘清明的心,沉甸甸的。

医院的院长程德全,亲自在门口迎接。

“欢迎各位专家蒞临指导!”程德全也是一身戎装,虽然隔著防护服,但依旧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军人特有的干练和刚毅。

他是一位资深的军医,参加过援非医疗队,见识过真正烈性传染病的可怕,因此对这次的疫情,从一开始就抱有极高的警惕性。

简单的寒暄后,专家们在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立刻前往病房进行实地检查和会诊。

刘清明则留在了院长办公室。

“程院长,目前医院的收治情况怎么样?”刘清明开门见山。

程德全的表情凝重。“不容乐观。”

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份报表。

“临海省那边传来的最新数字,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八十,很快就会突破三位数。全国其他省份发现的病例也在持续增加。”

“我们医院,普通病房已经全部改造完毕,但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最多一周,就会全部饱和。”

“科研进展也相对缓慢,我们尝试了多种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案,对轻症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对重症患者,作用不大。”

刘清明说:“我相信,专家组的到来,会给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在那之前,需要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坚持。”

“坚持是没问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程德全嘆了口气,“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弹药快打光了。”

他指的,是医疗防护物资。

“多谢你们之前送来的那两批物资,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不然,我们院內感染的数字,恐怕要翻一倍。”

“消耗量太快了吗?”刘清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