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1976游猎东北 > 第127章 蘑菇之圣

第127章 蘑菇之圣

这一耽搁,我们今天怕是回不去了,想在这里借宿一宿。”

顿了一下,卫淮又从怀里掏出两块钱递给戴眼镜的知青:“还得麻烦你帮忙去弄点大豆或是苞米,餵一下马匹。”

没时间等著矮马在草甸子上找吃的,儘管鄂伦春马即使一天不喂,隔天还能正常出猎,但保证它们有足够的体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见识到两人的厉害,又得了三十多斤狼肉,戴眼镜的知青满脸堆笑,无有不允。

原本看到卫淮递钱过来,他还想不接的,但犹豫一下后,还是接过钱,笑著歉意地说:“你们帮了我们除了祸害,又给了狼肉,本不该接这钱,只是,我们手头也拮据,口粮有限———.不好意思了!“

卫淮衝著他笑笑:“我知道,我们俩都是直性子的人,该咋咋地,跟我们客气。”

要是手头宽裕,他们估计也早就回去跟亲人过年去了,又怎么会选择留下来。

戴眼镜的知青点点头,跟著又问了一句:“餵燕麦或是小麦行不行,我们这里主產的是燕麦和小麦,没有种苞米,大豆也种得很少,不容易买到———“

“那还更好!”

对於马匹而言,麦子可是精料。

戴眼镜的知青隨即回头跟另外那个男知青打了招呼,一个拿著钱出去找人买料,一个则是拿著铲子,到外面將青皮子的那些下水铲了装柳条框里,抬著送到远处给扔了。

至於做菜的活计,则是丟给了三个女知青。

卫淮不经意地发现,三个女知青不时朝著自己偷偷瞄著,有些莫名其妙,觉得浑身不自在。

他对这些知青,谈不上厌恶,但也没有亲近搭话的想法,打心底里,还是觉得,保持著一定距离比较的好。

趁著菜还没燉熟,他到外面找了一截柞树干木棒,用猎刀削成木刀,回来和老葛在炉子旁將青皮子皮毛展开,相互拉拽著,把皮子上的油皮给颳了,然后捲起来,找女知青要了个麻袋装著。

不多时,两个男知青一起回来,带回来十来斤小麦。

现在的价格,小麦也就一毛两分钱一斤,去粮站买的话,还要搭上粮票才行,那两块钱,一部分应该是折算成粮票的钱了,只能买到这么一点,但也足够两匹矮马的消耗了。

卫淮亲自去餵的马。

回来的时候,饭菜已经被做熟,一锅燉煮的跳猫子肉、两道野菜和一碗蘑菇汤,其中一碗就是黄岭盛產的金针菜,另一碗则是猴腿菜,往里面放了野韭菜、野葱,调味看上去简单,倒也弄得清清爽爽,看上去很有食慾。

这些野菜蘑菇,都是春夏秋三季积攒下来的,在山里人家是很常见的菜蔬。

也就是春夏秋三季能多少种些蔬菜,到了冬季,严酷的寒冷可不是那些娇嫩的蔬菜能扛得住的,就连最耐寒的大白菜,也能被霜冻摧残得稀烂。

来北境山里一年多了,卫淮也知道很多能端上餐桌的野菜蘑菇,何况还有老葛这个对卫淮来说,跟百事通一样的存在。

休息的时候,卫淮也没少领著草儿在窝棚周边的山里采蘑菇。

小姑娘很热衷这些找野菜、蘑菇的事情,小小年纪,也知道努力帮著分担,

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窝棚里大半的干野菜、蘑菇就是草儿平日里攒下来的。

北境中的山珍品种最多的就是蘑菇,最受大家喜欢的有毛尖蘑、猴头蘑、脸蘑、樺树蘑、榛蘑、松蘑、黑木耳等等。

在山里人眼中,猴头菇名气是最大的,常把猴头、燕窝並称,作为山珍海味之极品的代表。

猴头多长在柞树的树权和根部,人们都说猴头有公有母,成对长,如果这棵树权上找到猴头蘑,一定会在不远对应的树上找到另一个猴头蘑。

又比如脸蘑,就喜欢在山麓比较平缓的草地上,多呈紫色,又被叫做紫脸。

脸蘑在草地上长成一个圆圈,而且生长的地方,草比別处要长得高、草色也更深一些,山里人叫做蘑菇圈。

在草地上的蘑菇群很显眼,找到一个蘑菇圈便能一下採到不少蘑菇。

还有那些樺树蘑、榛蘑之类,也各有说道。

这些事儿,他知道不少。

可眼下那一碗蘑菇汤里面的蘑菇,卫淮確实有些眼生,不由出声问老葛:“大爷,这是啥蘑菇,之前没见过!“

老葛笑笑:“这啊,你当然没见过。这叫毛尖蘑,是我们这山里最为珍贵的蘑菇,数量稀少,特別喜欢生长在採金的金沙滩上,而且要在含金的沙堆上才长毛尖蘑,鲜活的时候,色泽黄嫩,味道奇鲜,可是非常难得的好东西。

当然,也不全是长在含金的沙堆上,只是那种地方出现得比较多一些而已山里其它地方也有,但量很少。

汉人对毛尖蘑评价很高,被叫做蘑菇之圣,又被叫软黄金。用来燉小鸡,味道尤其好,晒乾了,只有蚕豆大小。

戴眼镜的知青插了句嘴:“我们这附近,就有个小金场,已经没人淘弄了,

这些毛尖蘑就是在那边采来的。”

“那不是说,有毛尖蘑的地方就有金子?”

听到金子两字,世人就没有不睁大眼睛的,卫淮也不例外。

老葛呵呵一笑,知道卫淮动了念头:“哎哟———傻小子哎,金子啥的,你就別想了,早在清朝在这山里开办金矿之前,毛子就跑过来偷採金沙了,清朝采了那么多年,毛子采了多年,后来又是小龟子,更是没少驱赶山里人去採金。

解放到现在,一样有专门寻找黄金的黄金兵在山里寻找,这都祸祸多少年了,有金子的地方,要么已经被采绝,要么就是有人在盯著采,在这山里边,你能寻到的金子,少之又少。

你要是早出生个两三百年,那很有搞头,现在嘛,也就那样。

那么多人围著金矿討食,你听过有几个靠採金发达的,运气好的只是极少数的几个而已,其余的,不照样破衣槛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再说了,你们汉人所说的一克黄金,对,一克,国家派车来收,你知道是多少?”

卫淮几乎出於本能地问:“多少?”

老葛笑笑:“一克两块多点,不到三块钱,你打上一天灰狗子,也比这强啊,何况,没找到含金沙多点的沙场,在水里泡著晃上一天,未必能弄到一克金沙,金沙是那么好淘弄的!

行了,得空我领你去胭脂沟瞅瞅,让你看看採金有多难,也让你见识见识,

这人心有多复杂!有些东西,有命弄到手,可不一定有命留得住。”

这金沙的价格,说实在的,確实让卫淮大失所望。

他想到自家那个十八罗汉帽,整个卖了,估计还顶不上三张大皮子,可就这么点东西,双亲的命都赔进去了,採金场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他摇摇头:“大爷,你不用领我去了,我老实打猎吧。”

老葛点点头:“这就对嘍————不过,在山里转的时候,不妨多看看,尤其是河道里边,说不定真能看见点狗头金啥的,那玩意儿,有意思!

我在山里转了半辈子,反正是没见到过,但有认识的人捡到过,卖了三百多块钱,看个人运气,有则捡,没有就罢,別太过在意。”

卫淮认真的点点头:“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