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唐仙 > 第330章 万里商衢连朔漠,千秋文脉定山河

第330章 万里商衢连朔漠,千秋文脉定山河

李易听罢,眉头皱起:“怎么这个时候派人过来?”

卢珩当即介绍道:“回使者说以往这事皆是安禄山亲自接洽。互市看似只是货物流通,实则背后牵扯甚广,北地数百家商號、马帮、鏢局都靠此吃饭,甚至不少世族暗中参股,每年流入的钱財足以支撑平卢军半数军,安禄山能养得起十万魔卒,靠的不光是吞食地脉、掠夺百姓,这互市才是真正的財源。”

李易便道:“回使者此时上门,是想试探我是否想继续这生意?”

卢珩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不止,互市背后还有奴隶买卖、私盐铁器、甚至情报传递。安禄山靠此笼络了不少草原部落,如今留后执掌北地,回人恐怕是想摸清您的態度。”

李易略一沉吟,问道:“他们派来的人,如今在何处?”

卢珩压低声音:“回使者已在三十里外,打著商队旗號,隨行有三百精骑,找了个地方扎寨了。”

“三百骑?”李易冷笑一声,“这是来做生意,还是来示威?”接著,他话锋一转,

“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卢珩並不迟疑,直接道:“若直接切断,北地商路必然动盪,许多依附的势力会转投他处。可若放任不管,继续维持互市,迟早养虎为患,不如先假意应下,趁机摸清其中关节,再徐徐图之。”

“假意?”李易摇头,“不必。”他目光如刀,“互市可以开,但规矩得按我的来,

你亲自去谈,告诉回人。”

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奴隶贸易自此断绝,敢贩汉家一人,我屠他一部。”

“第二,盐铁交易需经范阳军核准,私运者,斩。”

“第三,所有商队需登记造册,违者视同细作,去吧。”

卢珩心头一震:“回人未必肯答应。”

李易正色道:“不答应?那就让他们换个能答应、能做主的来谈,如果都不能做主,

那我就帮他们找个能做主的!正好,我也想要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不让前人专美於前!”说著,他从一抬手,便从路边摄了块石头过来,用手一捏,將契丹祖神之力灌注其中,化作一枚石印,“我最近有事要外出,你若遇阻碍,可先寻契丹人相助,持此印去,

他们自会听令。”

卢珩接过石印,只觉掌心一沉,隱约猜到什么,並不质疑,而是点头称是,而后又低声道:“互市油水虽大,但牵扯的势力也杂,契丹人若肯配合,事情便好办许多。”

李易隨即道:“记住,互市可以开,但规矩得改。过去安禄山纵容回人低价强买,

甚至默许他们劫掠边民充作奴隶贩卖,这种事,以后绝不能再有。”

卢珩肃然抱手:“属下明白!”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件事,属下不想立刻出面,

而且不是立刻通报,而是让他们先等到明日李易道:“既然交给你,那便都由你做主。”

卢珩也不客气,隨即就道:“既然如此,那属下便揽下此事,不过明日那回使者或许会来找留后闹腾,到时——.”

李易当即明白其意,笑道:“倒是自然由你出面。”

次日一早,卢珩便带著李易的意思前往回使者的营地。

但李易还未等到回使者的回信,便来了五位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客人。

卢守仁、卢养、崔须远、王严、苏枚五位北地大儒联袂前来。

双方有著学宫一层的关係,一番客套后,李易就领著五人入厅落座。

五人入席时,神色各异。

卢养面色平静,崔须远目光深沉,王严不苟言笑,苏枚则略显侷促,

唯有卢守仁微微拱手,先开口道:“李留后近日平定北地之乱,功在社稷,老朽佩服。”

李易笑道:“卢公过誉了,不过是顺势而为。”

崔须远轻抚长须,缓缓道:“留后此番擒拿安禄山,手段雷霆,可曾考虑过朝廷的反应?”

他这话问得隱晦,实则是在试探李易对朝廷的態度。

李易看了他一眼,道:“安禄山谋逆,证据確凿,朝廷自有公断。”

王严冷哼一声:“就怕朝中有人不信。”

苏枚则道:“留后行事光明磊落,朝廷必不会误解。”

“那就不是李某能决定的了,但如今我既为留后,自当保一方安寧,定一方平安,”李易不置可否,隨后话锋一转:“其实几位今日来的正好,李某正好听听诸位对北地文教的看法。”

五人皆是一愜。

卢养沉吟片刻,道:“留后莫非是想整顿学风?”

李易並不绕圈子,点头承认:“北地久经战乱,文教荒废,连文脉都为他人算计、侵染,如今局势初定,正是重振之时。”

崔须远目光微动:“留后有意兴学?”

“不错。”李易当即就道:“北地当振文脉,蕴养自己的文韵。”他如今不仅气运连同北地,儒道神也隱隱和北地文脉相合,有要催动此地文脉蜕变的意思,但因之前安禄山以魔道侵染,所以这北地文脉比之洛阳文脉要扭曲许多,只靠自己一个人,要耗费不少时间,可若有其他大儒相助,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卢守仁眉头微皱:“留后此举,恐怕会引来朝中非议。”

王严却冷笑一声:“北地儒生苦长安久矣!若能重振文脉,未必不是好事。”

苏枚犹豫道:“可若是南边的士林不满——”

李易打断他:“若南边有非议,自然由我来应对,况且若是北地文脉重振,重现过去的儒家盛景,到时候天下的读书人来此地蕴养还来不及呢,谁会为难?”

五人沉默。

他们虽对李易的强势有所忌惮,但也不得不承认,北地若真能重立文脉,对儒门而言未必是坏事。

正沉吟间,卢养忽道:“留后,其实吾等也知道如今北地初定,百废待兴,留后日理万机,因此繁忙,之所以还来拜访,是因为还有一件要事。”

“请讲。”

“安禄山此前曾安排一位回胡儒,名为哈刺察儿,此人精通儒经,原定要赴长安辩经,途经北地时,约定要与我等北地儒论道。”卢养沉声道,“如今安禄山虽伏诛,但哈剌察儿仍会前来。”

“又是回?”李易目光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