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些气血之中更蕴含著一股盎然之意,那是纯粹的军魂战意!
这般战意,若是换成其他时候,一旦入体,便要侵染心智,甚至直接影响人的性格,便是寻常的英魂战意,一旦落入心中,都有可能让一个平和的老实人自此性情大变,成为暴躁、易怒的好斗之人,更何况李易此刻所得的,乃是这扼守东都的军事重镇,积累了不知多少年月的雄浑战意!
其中形形色色的各种战意念头,虽是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个充斥著浓烈的爭斗之念,如此加持下来,即便是一般的神过来,都有可能被这些战意直接扭曲了念头、心意,从此化身战狂,走上癲狂之路,甚至最终在永不停歇的战斗中走向灭亡!
这一下,连王翊之、崔衍、李正和左道人等人,都感觉到不对劲了,他们亦是看出了一些明堂,察觉到看到了浓郁到了极限的猩红气血,正在不断灌注到李易体內!
这时李易方才的定身音效果散去,他们匆忙上来劝阻。
那王翊之更是直言不讳:“李公,你可是为此城的军道英灵之魂所依附?莫非是他们察觉到了你身上的文气根源气息?但还请克制,这些气血意志固然能让李公你称雄一时,但—”
滋滋滋一王翊之的话还未说完,便见李易身上陡然窜起一股沱之势,隱约间,他似乎看到了一个模糊轮廓,头上刻印著一道红色星辰,一只手中拿著模糊的印璽,
另外一只手则握看一面铜镜!
一股难以言喻的宏大意志、恐怖威压降临!
似有九道模糊龙影从虚空中显现,要匯聚过来这道模糊身影一出现,那漫天汹涌的澎湃气血狼烟,就像是决堤的堰塞湖一般,陡然间崩塌,瞬间便被这道身影彻底吸纳!
原本滚沸如油的气血狼烟,却在这道身影的镇压下温顺如溪流!
“这—”
莫说是王翊之,就连始终神神叨叨的季夏,以及马车中的一僧一道,连同那心怀诸多念头的幻月仙子,都是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要吞尽河阳气运?”
司马隱盯著李易头顶翻腾的气血狼烟,以及那九道龙影,喉结滚动。
不过,那模糊身影將漫天气血与军魂吸纳完毕后,便重新钻回李易的泥丸宫中,种种异象因此消散!
但下一刻,李易浑身一震,在他的泥丸宫中,一个有別於神魂、儒道神、幽冥神,甚至曾经惊鸿一现的仙道虚影的另外一道身影,自此显化!
他闭目凝神,仔细体悟。
泥丸宫中那道身影越发清晰。
浑身紫气縈绕的,左手玉璽镇山河,右手铜镜照幽冥,额间汉髓血钻吞吐星芒。
更关键是的,这道身影之內,滚滚气血澎湃浓烈,不断散发出一股滂沱之力,李易甫一感应,甚至觉得比自己驾驭外丹时的伟力,还要强上几分!
不仅如此,伏矢魄中疆域图骤然震颤,陇右风沙、幽州飞雪、岭南瘴雾皆化作金戈铁马虚影,匯入紫气身影。跟著,又有气血狼烟从那道心中神雏形中涌出,顺著经脉注入伏矢魄!
大唐疆域图中,赫然多出一道河阳关隘的虚影!
“哦?这等变化,岂不是意味著——·
李易正自沉思,那因果魄却忽的震颤不休,传递出朦朧预兆“原来如此,又是一道心中神的雏形?而且与大唐疆域图,乃至外界大唐地脉中蕴含著厚重之力有著紧密联繫的一种化身?这股几乎要凌驾於外丹之上的伟力,並不是这道心中神雏形本身所带,而是借了这河阳三城的地利,是將这河阳积累下来的气血狼烟,收拢了十之七八,才能爆发出来——.“”
一念至此,李易沉念其中,立刻得到了诸多反馈。
“这股力量,我可以调动,但无法再生,用多少,就损失多少。而且,这股力量的本质,应该用来凝聚这个特殊的、能够与大唐疆域共鸣的心中神,若用以对敌,等於是浪费!不过,我本身虽不能补充,但並不是没有补充的办法!这心中神形中,蕴含著的是根植於大唐国土的澎湃战意,只要不断战下去,便可自这大唐的广土地中,获得更多的气血狼烟之力!甚至能加以锤链,最终百链成钢,令这心中神彻底稳固——”
喻一一他正想看,那泥丸宫中的模糊身影,却是陡然一个晃动,竟有了溃散趋势,
甚至连其中所蕴含的河阳三城之气血狼烟,都有了衰退、散溢的跡象!
“这是我与三妖大战结束,战意衰退,刚刚凝聚的心中神雏形,得不到锤链,因此开始退转了。按照这次所得的气血狼烟来看,即便放任不管,任凭其退转,也足以消退个十天半个月的,但如此一来,可就太过浪费了。只是,方才那三妖气势凶猛,却也是存神之境,余下的那些修为太低,便是出手,也无法凝聚战意—.”
李易正在想著,远处忽然脚步声响起,而后一个身披战袍的汉子快步走来,
到了距离李易不过十一二步的地方,方才停下。
然后,这人抱手行礼,铁护腕“鐺”地相撞:“河阳镇遏使张浑见过先生,
敢问先生是何来歷?来我河阳三城,是因何事?”
他言语客气,似乎想要斟酌用词,可说话的时候还是显得有几分冷硬,明显是不习惯用这等语气说话。
李易见之,也不囉嗦,直接问道:“我乃范阳军行军司马李去疾,来此,自是打算转乘水路,北上赴任的。不过,这里妖邪不少,乱秩序、侵人道,罪不小,你叫人將之拿住问罪吧。”
后面的王翊之等人一听,李易直接自报家门,一个个既不解,又焦急,如今那诸多传闻都对李易十分不利,这般自爆,岂不是要將诸多妖魔都给引来?
那张浑一听李易的名头,知道是朝廷的自己人,明显鬆了一口气,但旋即想起最近所得公文,心头又是一紧,正待再说。
李易却不管这许多,直接问道:“听说河阳三城有个惊蛰渡,位於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