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有这等仙音造诣,除非—”
想到此处,他合掌低嘆,面上悲悯,眼底却掠过一丝讥消:“道门的仙种让儒门摘了果子?”
余光警见少年道人的神色阴晴不定,这和尚忽然朗笑一声,道:“道友何必纠结?李圣贤的仙音中混著《原道文脉,分明是以儒家手段,驾驭仙家玄妙,
也算是奠定了儒道之基。”
少年道人闻言冷笑:“你这和尚倒是会顺水推舟!你密宗的胎藏界曼茶罗观”最擅窥人根脚,当真看不出其中玄机?”
不空和尚却道:“李道友身怀道体,贫僧虽能藉助佛门因缘,察觉其体內的佛门之法,但余下种种,却难以探查,想来道友你也该是一般。”
少年道人还是冷笑,却忽然话锋一转,道:“儒家若真以为就此占了个大便宜,那可是打错了算盘!李道友若真是我道门仙种,那如今不过是暂入歧路,又或者说,是感悟儒家底蕴,为日后归来做准备!因此,贫道所要做的,便是助他一臂之力!”
话落,他手捏印诀!
轰隆!
天上的三才劫运轮再次轰鸣,终於降下了最后一环,上面刻著“天”字!
洛阳城上空竟垂落一缕紫气,融入环中!
剎那间,洛阳天上,显露七彩霞光,连绵几十里!
但其中蕴含著一股大毁灭、大因果之境,寻常修士,哪怕修为通神,亦不敢贸然探查。
呼一位於此环中央的李易,忽觉得全身一震!
跟著,一缕紫气落入体內,先前的人环、地环从周围显化,与这天环一同,
化作滚滚华光,呼啸而来,挟著最为纯粹的元气,钻入自己体內!
瞬间,他像是吃了十颗龙虎丹,那《闻仙入梦法与《三千字九仙映心残篇再次於泥丸宫中显化,隨即朝著一处匯聚!
嗡!
一点晶莹显化,一道模糊身影若隱若现。
外界,梦境再临!
虚实竟有逆转之势!
在场的眾人,並不是念头被摄取,而是直接察觉到周围由实转虚,化入梦中!
不空和尚在梦境中暴退三步,眼中金光涌动,盯著李易脑后浮出的舍利雏形,眉头紧皱,正待说话,忽见那舍利边上,多出一道朦朧身影一一白衣赤足,
似水中月影般虚实不定。
此乃泥丸宫中之景。
李易亦有察觉,心中意外:“这是—依託於九仙真语的仙家心中神雏形?
不,连雏形都算不上,最多是个苗头,但已得神韵,后续若要凝聚,定然事半功倍!”
虽不是直接凝聚,却也十分恐怖,等於是提前定好了位次,只需要慢慢积累,便是水到渠成!
另一边。
“梦中生仙?心中神?“少年道人一见此相,瞳孔骤缩,“不对,还是雏形,並未真箇凝聚,但他既有可能是真仙转世,只待领悟宿慧,自然而然的会凝聚出仙道神韵,结合闻仙妙法,诞生一尊存身於梦中的心中神、梦中仙,也是顺理成章的!”
不空和尚闻言,眼神微变,而后道:“若是算上贫僧所助的舍利雏形,还有这梦中仙的虚幻之影,此子竟是奠定了仙佛两家最为顶尖的驻神根基——.”
一想到,自己无意之中,可能帮一位仙家转世奠定了佛门舍利之位,这僧人心里也是情绪复杂,但这时自然不会再耗费功力,相助李易了,就打算出言告辞。
但没想到,这时李易忽然心有所感,於是动念之间,催动起体內的幽冥之气!
在其泥丸宫中,幽冥神无声无息的出现,伸手一抓,竟自那一点晶莹与舍利雏形中,都摄出一点轮迴之意与天环韵味,融入自身!
哗啦!
李易体內深处的轮迴之门猛然震颤,幽冥气息涌出,径直匯入幽冥神!
剎那间,他心念通透,对接下来凝实佛门舍利、凝练梦中仙人的思路,已是通畅!
“嗯?”
不空和尚心有所感,回头再看时,眼底竟涌幽光,而后心头一跳,意识到了什么,於是话锋一转,不仅没有告辞,反而道:“善哉!李道友识海无量中,似藏著佛门的阿赖耶识之种!“他袈裟一抖,袖中飞出一鎏金钵盂,钵內六颗菩提子浮空轮转,似演化六道轮迴,放出无量佛光!
那佛光照在李易身上,那钵孟之內森冷涌动,隱约能见得一山、一殿,更有无穷恶鬼之影!
“莫非—”
不空和尚心念一动,忽然將手一拍,打在身侧的锦囊上,就有一株菩提古树从中飞出,当空一转,洒落晶莹,树冠缠绕云雾,偏又放出光明。
“此乃我密宗初祖善无畏尊者留下的菩提心灯,灯芯燃的是佛陀觉悟时的一缕心火!有诸般妙用!当初他留下此物,寻待有缘,今日李道友以儒道圣贤之身,加持佛门舍利与仙家梦中法,便以此物为道友贺!
2
”
话落,那菩提古树猛然收缩,变做一根树枝,朝李易落去。
“嗯?”少年道人见之,眉头一皱,“好端端的,这和尚怎的突然送出这等至宝?心灯·——心灯·——以灯映心,难道他也想截取道门仙种?不行,这里面定藏隱患,但贫道与李道友同为道门,各为掌教,倒是不好出言阻止!也罢,连佛门都捨得拿出这等物件,面对走上歧路的道门仙种,贫道又岂能吝嗇?”
一念至此,他不再犹豫,抬手一抓,收回三才劫运轮后,长袖一抖,袖中青光乍现,一面青铜古镜悬空而起。镜背刻北斗七星,镜面流转混沌云纹,甫一现世,整座李府竟如水月倒悬,虚实交错!
“太虚镜!?“不空和尚瞳孔骤缩,”如此至宝,你竟捨得带出山门?
p?
少年道人也不理他,並指在镜面上一扫,將自身烙印化去,跟著一甩袖,又將此镜弓向李易天灵,口中道:“此镜乃广成子问道腔峒时所炼,能照三尸、镇心魔。道友若持此镜,可守道心不墮,任他佛门梵唱、仙家语,皆难撼汝神魂!”
见著一枝一镜忽然飞到面前,李易自是意外。
人在家中坐,不光有大能上门开悟传法,还主动送上传说中的宝贝?
这不会有诈吧?
“还愣著做什么?这两件东西,都是难得的宝贝,在法宝中也是高品之物!
里面又无烙印,皆为无主之物,还不速速收了,再说其他?”
李易听出是先天真人的声音,隨即感应因果魄,亦无异样,再看那道佛两家的大能各立一处,相互牵制。
想了想,他衝著二人拱手道:“既然两位道友这般热情,那李某却之不恭!
”
於是,一挥手,就將身前两宝收入袖中!
顿时,他泥丸宫中的那面小铜镜震动起来,透露出迫切之意!
“嗯?”
李易压下异动,心中疑惑。
不空和尚见状,手中五股佛光忽敛,合掌道:“道门倒也捨得下血本!
少年道人冷笑:“我道门自来都是道法自然,比起佛门强渡有缘人的手段,
高下立判!“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却略显苍老的声音突然插进来。
整座李府,骤然陷入奇异寂静。
府外,道路上缓缓驶来一架牛车,车轮碾过青砖发出的吱呀声,莫名让人想起古籍翻页的响动。
待车子停正,一身儒衫的元德秀走了下来,侧身立东阶,衝著门中一拜,扬声道:“洛阳元德秀,闻先生德音,特来请益!”说罢,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的看著门中。
一股浩荡文气以他为中心荡漾开来!
门中,李易心有所感,抬脚迈步,迎面而去,泥丸宫儒道神亦朝那一点三才晶莹,便有一道紫气飞出,在李易额前结成进贤冠,身上青衫亦化作曲。
“元公之名,李某早有耳闻。“
顿时,千年文脉之气自他脚下进发,与那浩荡文气融为一体,荡漾开去!
呼呼呼疾风之中,佛道两家神通术法所留种种痕跡,竟被一扫而空,只余院中九棵杏树与一株矮木摇曳。
清风吹来,眾人心中都有一点沉重消融。
元德秀这才露出笑容。
“果然是真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