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儒道,也有性命修法!
於是,李易不等他人再问,就主动道:“世间之事变化不休,便是我朝,自开国至今都有许多变迁,佛道两家、百家余韵尚且知道因世而变,儒学之道却非澎湃相隨、不知推陈出新,反而墨守师法、不越家规、拘泥训话、限於名物,因此僵化守旧,又如何能適应日新月异之天下?此乃其二,
生机渐没,命僵。”
“性散、命僵?”
申尔咀嚼著这两字,眉头一皱,復又问道:“你虽然將这原因给总结出来了,言简意,但终究是前人之言,並不是无人提及过!可要如何扭转?”
李易闻言,反而笑道:““你问我为何儒家衰,佛道为何盛,可不曾问我如何扭转。”
申尔一时语塞。
角落里,旁听了许久的李,忍不住低语:“这让我想起了这位李郎君所写的兵策,也是总结前人之言,却格外精彩,如今他又总结儒道衰落之事,看来是个擅长总结过往之人。”
裴姝君忍不住问道:”“李哥哥,你对儒家这一套最是熟悉,你觉得去疾公子,能否说服这许多人?”
他们来了好一会,大致看出了情况,知道是有外家书塾之人来“踢馆”。
李嶂摇头道:“难!这事,多少儒者为此操心,却无办法。须知,汉代时,寻常儒者能一言喝破妖邪,如今却手无缚鸡之力,实乃儒道衰败之故,
若有法子解决,他们肯定早就施行了。”
“旁人不成,这李去疾却说不定可以。”李晟忽的出言,“莫要忘了,
他在广异楼中如何大放异彩!”
李嶂吶吶道:“这可是两码事——·
话至此处,他忽然回想起,李易在广异楼破阵时,隱约引得洛阳文思变化、圣贤虚影共鸣,这嘴里的话,便不敢过于坚定了。
正当几人低语时,那长风塾的刘乔忽然也问道:“李山长,若你真有法子,还请指教!吾等感激不尽!”他语气诚恳,似是真心请教。
但人老成精的陈芮,立刻猜出用意!
“此子不怀好意!”
他与刘象等人对视一眼,皆洞悉其心。
毕竟,方才李易一番总结,核心便是儒学之道,僵化循古,因此性命散僵,那要改变,岂非就要推陈出新?
但这在如今的环境中,却是万万不可的!
一旦贸然提出要行新学,莫说远的,学宫之中都要有人反驳、打压,甚至考虑到李易才引得圣贤泥塑共鸣,难免会有人存著他念,一个不好,就是各方攻计,被扣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帽子都是轻的!
毕竟,儒道经学发展至今,名望已变得格外重要,爭名物之事,不知凡几。
一念至此,陈芮低声道:“山长,既答了其人之问,后面的便无需多言,还是先给学生讲学吧。”
刘系一听,立刻道:“陈老先生,吾等是真心求教啊!”
“无妨。”李易摆摆手,止住了满脸焦急的陈芮,在刘恭等人心思各异的目光中,张口道:“若要扭转,其实不难,关键在两个字。”
“山长,不可贸然言新,当从长计议!”陈芮等人已是焦急。
而徐横等学生则是好奇至极,翘首以盼。
李晟、李嶂则是面色疑惑。
刘乔心中冷,嘴上恭敬著问道:“哪两个字?”
李易看著他,心下同样冷半,他如何看不出对方其实半里藏刀,在给自己挖坑?
但这如何解题的思路,真实歷史上其实早有答案!
“復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