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譁变生乱,变局突生
镇国府。
曾是明初谷王朱橞王府、正德年间又经江彬扩建的宅邸。
虽已过百年,许多地方没有人修缮,破旧不堪。
但幽深的院落层迭错落,园林怡人,却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
此刻。
张鹤鸣坐在东跨院的厅里,刚用温水漱了口。
伺候的僕役便已经端上早餐:
一碟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包子,一碗小米粥,还有两碟爽口的酱菜。
他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麵皮鬆软,肉馅咸香,连日来因宣府局势紧绷的神经,难得有了片刻鬆弛。
昨夜他睡得安稳,镇国府的床榻奢华无比,比驛站的硬板床舒服得多,连梦都没做一个。
“大人,粥还热著,您慢些吃。”
僕役轻声提醒,又为他添了一勺粥。
张鹤鸣点了点头,正准备再吃一个包子,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踩得青砖“噔噔”作响。
他抬头望去,只见锦衣卫百户李忠浑身是汗,手里紧紧攥著一封封蜡的密信,脸色煞白,连官帽的帽翅都歪了,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部堂大人!大事不好了!”
李忠衝进厅,声音急促。
张鹤鸣拿著包子的手一顿,眉头瞬间皱起:
“何事如此慌张?”
锦衣卫行事素来沉稳,李忠这般失態,定是出了天大的事。
“是……是总兵府的事!”
李忠上前一步,將密信递到张鹤鸣面前,说话时,连声音都在颤抖。
“今早寅时,咱们潜伏在总兵府外的弟兄,截获了一封送往大同镇的密信,是从总兵府的偏门递出去的,送信的是王国樑的贴身亲兵!
您看了信,就知道了!”
张鹤鸣心中一沉,放下手中的包子,手指在膝上擦了擦,接过那封密信。
密信封蜡上盖著一小块暗红色的印记,是宣府总兵府的私印。
这印记他昨日查看总兵府文书时见过,绝不会错。
他挑开封蜡,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从平静转为铁青。
信上的字跡潦草,正是王国樑的笔跡。
前日王国樑递来的稟帖,便是这个字跡。
信中写道:
“辽兵陈策、戚金部已出辽东,不日抵蓟镇,其意不言自明。
兄可知蓟镇旧部、辽东降將之结局?
皆因不早作谋,致身首异处。
宣府、大同唇齿相依,若兄我再无动作,恐明日便为刀下鬼!
弟已密令部將整束兵马,兄若愿同心,共拒辽兵,待九边各镇响应,陛下必不敢轻动。
若兄迟疑,恐悔之晚矣!”
信纸的末尾,赫然盖著宣府总兵官的大印,印泥鲜红,尚未完全乾透。
这印信是朝廷颁授的,绝非偽造!
“王国樑……他真想谋反不成?”
张鹤鸣震怒。
昨日马世龙还说王国樑已有服软之意,怎么一夜之间,竟敢私通大同总兵,煽动谋反?
他想起前日王国樑犹豫的神色,想起那三个主动认罪的参將,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窜上心头。
这老狐狸,竟是在装怂!
他表面上看似忌惮辽兵南下,暗地里却在联络外援,想借著九边各镇的势力,与朝廷抗衡!
“部堂,您看这印信……”
李忠在一旁补充,语气里满是凝重。
“绝无偽造的可能,这就是宣府总兵的官印!”
张鹤鸣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將信纸重新折好,攥在手中。
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桌上的包子还冒著热气,但张鹤鸣此刻早已经没心情吃饭了。
“传本钦差命令!”
张鹤鸣猛地站起身,语气带著火气。
“即刻让马世龙整飭所部兵马,守住宣化府四门,严禁总兵府的人隨意出入。
李忠,你带锦衣卫,密切监视总兵府的动静,但凡有一人一骑出城,立刻拿下!
另外,快马加鞭,將此事奏报陛下,说明宣府局势突变,请求陛下示下!”
“末將遵令!”
李忠躬身应道,转身便要往外走。
没过多久。
马世龙便到了镇国府之中。
他几乎是一路策马奔来,又一路奔进镇国府,此刻满头大汗。
“部堂!您突然传命封宣化府四门,到底出了什么事?”
听见马世龙的声音,张鹤鸣猛地抬头,將密信狠狠拍在案上,说道:
“你自己看!王国樑这是要反!”
马世龙连忙上前,双手拿起密信,目光飞快扫过上面的內容。
他的脸色瞬间从错愕转为铁青,手都忍不住微微发颤。
可片刻后,他眉头又拧了起来,眼底闪过几分犹疑:
“部堂,不对劲。”
“不对劲?”
张鹤鸣冷冷说道:
“印鑑在此,字跡也与王国樑平日所书不差,还有什么不对劲?”
“是时机不对劲。”
马世龙放下密信,语气有几分疑惑。
“昨日末將去见他时,他还在犹豫是否自呈罪状,连黑云龙劝他抗命都没鬆口,怎么一夜之间就敢联络大同谋反?”
“说不定是有人偽造密信,想逼王国樑真反,或是栽赃嫁祸,把水搅浑。”
“偽造?”
张鹤鸣的怒火稍歇,心中也泛起嘀咕。
他虽刚到宣府,却也知道王国樑是个趋利避害的老油条,前日还怕熊廷弼的大军,怎么会突然有胆子谋反?
“不如召他来镇国府对峙。”
“若他心中坦荡,接到传召定会前来。
若他真有反心,必然推三阻四,甚至不敢露面。
咱们现在没有实据,若平白冤枉一位总兵,把宣府局势逼到绝路,你我都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张鹤鸣盯著密信看了半晌,终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
“好,就按你说的办。即刻派人去总兵府传召,说我有要事商议,让他即刻前来。”
可没等传召的人出门,正堂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锦衣卫百户脸色煞白地闯进来:
“部堂!城外西大营譁变了!
士兵们聚集在营门,喊著要粮餉、反清算』,还砸了军需房!”
“譁变?!”
张鹤鸣猛地站起来。
他原本还存著的疑虑,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兵变冲得烟消云散。
密信刚到,军营就譁变,这不是王国樑早有预谋是什么?
“马副將,我们手上……我们手上有多少能战的人?
万一王国樑真的反了,咱们能撑到辽兵来吗?”
看著张鹤鸣眼底的慌乱,马世龙连忙上前一步,沉声安抚:
“部堂勿慌!
末將带来的三千京营兵,都是跟著熊经略在辽东打过仗的,个个能以一当十,现在都守在镇国府四周和四门。
便是王国樑真反,他手下的那些兵卒,也打不进来!
末將以项上人头担保,定能保您平安!”
那些京营兵是从辽东战场活下来的,见过血、拼过命,远非宣府这些养尊处优、剋扣军餉的边军可比。
马世龙有这个自信。
张鹤鸣看著马世龙沉稳的神色,悬在嗓子眼的心终於慢慢落了回去。
他扶著案角,缓缓坐下,深吸一口气: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传本钦差命令,让四门的京营兵严加戒备,再派人去西大营打探,看看譁变的士兵到底是受了谁的挑唆!”
而此刻。
西大营的乱局中,几个穿著普通士兵服饰的汉子正混在人群里,高声喊著:
“总兵爷要被钦差抓了!
咱们之前被剋扣的粮餉,现在要算总帐了,说不定连咱们都要被砍头!”
这些人正是黑云龙的心腹,昨夜趁著夜色混进大营,今日一早便借著“密信谋反”的风声煽风点火,硬生生把士兵们积压已久的怨气,变成了一场失控的譁变。
与此同时。
宣府总兵府的正堂內,却是另一番景象。
王国樑穿著一身半旧的常服,手里捏著狼毫笔,在素笺上动笔泼墨。
上面大多是“剋扣军餉纹银五十两”“多报空额二十名”之类的“小罪”,至於强占军户良田、逼死士卒家属、私吞马价银数万两的重罪,连半个字都不敢提。
他盘算著,先认些无关痛痒的错,再把贪腐的银钱补一部分,总能矇混过关,保住总兵的位置。
“总镇!祸事了!祸事了!”
就在这时。
急促的呼喊声伴著杂乱的脚步声闯进来,黑云龙几乎是撞开了正堂的门。
他连甲冑都没穿戴整齐,只披了件罩甲,头髮散乱地贴在额角,脸上沾著尘土,眼神里满是惊惶,一进门就往案前冲,声音都带著颤:
“辽兵……辽兵已经到蓟镇了!
张鹤鸣那老东西派兵把宣化四门都堵了,末將刚从北门过,见京营兵都架起了火銃!
还有人说,他收到了陛下的密旨。
之前陛下是因为辽东战局未定,才暂且稳住咱们。
现在辽东平了,十万辽军南下,陛下根本没打算放过咱们,要照著蓟镇、辽东的样子,把咱们全砍了!”
“什么?!”
王国樑猛地站起来,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乾二净:
“这不可能!陛下明明说过抚边为主』,怎会突然变卦?”
他踉蹌著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往外看。
府门前的亲兵神色紧张地来回踱步,远处的街巷里隱约能看见京营兵的身影,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可转念一想,他又摇了摇头,语气带著几分自我安慰:
“不对……
蓟镇离宣府还有两日路程,就算辽兵到了,张鹤鸣要动手,也该等辽兵压境才对,怎么会选在现在?
他手上只有三千京营兵,难道不怕咱们反了?
此事不对劲!”
黑云龙见他还在犹豫,急得直跺脚,上前一步攥住王国樑的胳膊,声音压得极低,却满是狠劲。
“总镇以为张鹤鸣是等辽兵?
他是怕夜长梦多!”
王国樑被他攥得胳膊生疼,心里更是乱成一团麻。
他不是没想过反,可一想到熊廷弼的辽东精锐,想到陛下连皇太极都能生擒,就觉得造反是死路一条。
他手下的兵,怎么跟京营兵打?
可没等他理清思绪,门外的亲卫又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单膝跪地,声音发紧:
“总镇,钦差大人派人来了,说有要事商议,请您即刻前往镇国府,当面说明情况。”
“来了!你看!这就来了!”
黑云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指著亲卫大喊。
“这哪里是商议』?
分明是擒贼先擒王!
总镇您要是去了镇国府,门一关,京营兵一围,您连拔刀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到时候不仅您要死,咱们宣府的將领也得跟著陪葬!”
王国樑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