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皇明 > 第270章 攻坚克难,孕科技树

第270章 攻坚克难,孕科技树

一步登天难度极大,但先把一代枪打磨成“一点五代”,改良枪管膛线、优化药池防潮、缩短装填时间,这些却是能办到的。

孙元化三人听得心头一振。

皇帝这话既给了高远的目标,又指明了眼下的路径,实是通透。

他们深知此事干系重大,若是真能让火器革新落地,不仅是大功一件,更是能实实在在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建奴铁骑。

“臣等领命!”

三人再次躬身,声音比先前更响亮几分。

朱由校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所需的银钱、物料、人手,只管往上报,朕给你们兜底。但有一样,不许懈怠,不许藏私,更不许让西夷看了笑话。”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朱由校见三人神情恳切,又多问了一句。

“除了银钱物料,还有什么难处需要朕出面协调?尽管说来。”

孙元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陛下,仿制燧发枪与迅雷炮,涉及诸多西洋技艺,臣等虽有心得,却仍需精通此道者点拨。依臣之见,此事或可借助耶稣会的力量,他们之中,不乏精通算学、力学的传教士,且与西洋工坊多有往来。”

说罢,他偷偷抬眼观察朱由校的神色,又补充道:“臣知晓陛下对传教之事多有顾虑,臣绝无引其传道之意,只求借其技艺,助我朝攻克难关。”

朱由校闻言,脸上表情并无波动。

他对耶稣会确实心存戒备,那些人千里迢迢来大明,名为传教,实则未尝没有窥探国情的心思。

但转念一想,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纠结于门户之见反倒因小失大。

“无妨。”

他摆了摆手,语气果决。

“只要是能为我大明所用的,管他是耶稣会还是西夷工匠,都可用。他们想传道?朕不允。但想借技艺换口饭吃,朕给他们机会。”

“说到底,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造出坚船利炮,些许手段又算得了什么?”

孙元化闻言,松了口气,躬身道:“陛下圣明,臣明白了。”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朱由校索性放开了话题,让三人详细讲讲西夷的近况。

从荷兰人的战船如何坚固,到西班牙人的火炮射程有多远;从佛郎机的工坊如何组织生产,到西洋的算学图谱有何精妙之处……

孙元化三人各有侧重,说得绘声绘色。

尤其是谈到战船时,张焘眉飞色舞地描述着荷兰“夹板船”的构造:“那船底用铁皮包裹,不怕礁石撞击;甲板上能架二十门火炮,两侧还各有十门,开火时如雷霆贯耳,我朝的福船、广船与之相较,确有不及。”

朱由校听得入了神,手指在案上比划着船型,忽然道:“如此说来,我大明不仅要更新火器,战船也得革新?”

“陛下所言极是!”

茅元仪接口道:“臣在《武备志中曾收录过西洋船图,只是苦于无实样参照,未能深究。若能仿其形制,再配上咱们改良的火炮,往后沿海倭寇、西洋海盗,皆不足惧!”

一番畅谈下来,朱由校只觉胸中积郁的迷雾被吹散不少,眼前的视野豁然开朗,原本模糊的强国蓝图,此刻已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他深知,自己脑子里那些来自后世的知识,虽浩瀚如星海,却大多是空中楼阁。

就像此刻若说要大明造一艘能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别说工匠们闻所未闻,恐怕连所需的钢铁、引擎、乃至最基础的力学原理都无从谈起。

要造航空母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与孙元化、张焘、茅元仪三人深谈之后,他总算摸透了大明如今的家底:

有能工巧匠,却缺精密技艺;有冶铁工坊,却少淬火良方;有火器基础,却无系统理论。

这般实力,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筋,唯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前挪。

正思忖间,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他脑中炸开。

“军事上要追赶西洋,民用器物上也不能落后。”

朱由校忽然开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

“诸位想想,既然枪炮能改良,那织布的纺车、耕地的犁耙,为何不能革新?”

他看向三人,进一步解释道:“就说那纺纱机,若是能仿西洋之法改良,再添些巧思,让一架机子抵得上十架旧纺车的效率,织出的布匹又细又密,远超寻常货色,到那时,将这些布匹运到南洋、西洋,岂止是赚回外洋银子?怕是能让那些西夷的织布作坊都关门歇业!”

这话一出,孙元化三人皆是一怔。

他们素来只知钻研军械,从未想过“纺纱机”这等民生器物竟也与强国大业有关联。

朱由校见状,继续说道:“西洋的好东西,咱们要学,就像他们的火器、战船,确有过人之处。但学来之后,不能只当摆设,更要琢磨着如何超越,他们的纺车快,咱们就造更快的;他们的犁耙省力,咱们就造更省力的。

如此一来,既能丰衣足食,又能赚回银子供养军队,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三人心中炸响。

他们这才明白,皇帝的目光早已不局限于战场之上,而是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孙元化喃喃道:“陛下此言,如拨云见日……臣从未想过,纺纱织布之事,竟也能与强国扯上干系。”

“怎么扯不上?”

朱由校笑道:“百姓有衣穿,国库有银赚,军队有饷发,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咱们既要造得好枪好炮,也要织得好布、种得好粮,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根基。”

他这番话,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将后世“实业兴国”的理念,悄然融入了大明的语境。

对孙元化三人而言,这无疑是“仙人指路”般的点拨。

原来除了刀枪剑戟,纺车犁铧竟也能成为强国的利器。

“陛下远见,臣等不及。”三人齐声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笑道:“这些都是后话,眼下还是先把火器的事办妥。你们且回去筹备,三日后将具体章程呈上来,朕等着看你们的手段。”

“臣等遵旨!”

待三人退下,暖阁内只剩下朱由校一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暮色渐浓的宫城,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无论是燧发枪还是纺纱机,只要肯钻研,总能闯出一条属于大明的坦途。

大明的科技树,也是时候开始点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