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米哈伊尔的思念
莫斯科,俄罗斯復国运动总参谋部米哈伊尔·谢米扬诺维奇·列夫森科元帅,现在应该叫做米哈伊尔总统一一他总觉得自己此时並不是身处於最前线的军事指挥所,仍旧受到敌人威胁的俄罗斯心臟莫斯科。
相反,他认为自己正处在联合国,或是某个俄罗斯的高科技博物馆,科学院新来的实习生导游正一本正经向参观者介绍著他们那大多华而不实的科技產品一一用米哈伊尔这几十年的经验来看,
俄罗斯国內的大多数科技企业之所以成立的目的並非是为了推动俄罗斯民族科技的进步,不过是为了骗取政府的高额补贴。
在他四周,到处都是穿著一丝不苟的联合国制服的工作人员,黄种人白种人黑人隨处可见,他们的手腕上不知道戴著什么东西,只需在周围那些被临时组装起来的洁白墙壁上轻轻一碰,就能隨心所欲的调取他们所需要的任何资料和信息,
米哈伊尔悄无声息的来到一名正忙的满头大汗的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身后,他集中精力去观察这名黄皮肤的,来自远东的小伙究竟是怎么从这些白色的墙壁上抠出那么多的信息的。
但可惜,米哈伊尔看了半天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墙壁上那些大小不一,有些正在隨著操作者摆动,有些尚未激活的窗口中的图像看的米哈伊尔有些眼繚乱,米哈伊尔只能的无奈的判断整栋墙壁应该都是某种触控装置,而这些装置究竟是如何分辨单纯的触摸和工作状態却让米哈伊尔百思不得其解。
他回头望向身后那已经被那些白色的材料所取代的克里姆林营。
昔日俄罗斯的象徵在恐龙帝国的第一轮打击下早已化为了废墟,儘管联合国承诺会负担包括克里姆林宫”在內的俄罗斯重建的一切费用,但显然,即使未来完成了重建,那也不是自己曾经记忆中的莫斯科了。
米沙看著眼前原本莫斯科科学院的废墟,米哈伊尔的心中突然浮现起了儿子的脸,他承认,在最初三体人入侵的开始,他极力推动俄罗斯重启耗资庞大的太空计划是有自己的私心存在的。
他十分坚信以米沙的才能一定能成为新时代的加加林,成为代表著俄罗斯民族第一个访问太阳的俄罗斯人,他必將能够承担的起延续俄罗斯民族延续的重任。
出於这个目的,万年风雪”號的太空航行的周期被有意的设计的极为漫长,而这艘太空堡垒的上方竟然没有携带任何的武器,所有的资源都被应用於科研和逃离这片註定毁灭的星系。
看来你註定是要和地球文明共同存亡了米哈伊尔看著在眼前莫斯科科学院的废墟之下新建立起的联合国研究机构,心中既骄傲又悲伤的想道。
作为俄罗斯总统,他所领导的战爭的俄罗斯是俄国歷史上唯一一个受到西方,乃至於全人类鼎力支持的斯拉夫帝国,俄罗斯人这次打的再也不是满身伤痕的在烂泥地里翻滚,手脚的冻疮上爬满乳白色的蛆虫。
俄罗斯已经向联合国和全人类交了血税,行星防御委员会在开战的第一天便宣布了人类將承担俄罗斯在战后重建的一切费用,而俄罗斯人要支付的代价便是米哈伊尔到米沙到小米沙这三代俄罗斯中年人,青年人和少年人的血。
穿过堆著沙包和裁剪过后的铁丝网围成的围墙,米哈伊尔走进了莫斯科科学院的地下隧道,宽阔的道路足以容纳四辆挑战者”並肩而行。
標註著警备区的绿色指示牌散发的幽幽光芒让米哈伊尔元帅的思绪一下子飘了很远,远到足以让他想像万年风雪”號在水星轨道眺望太阳的场景。
联合国的援助並非无偿,只是在俄罗斯人看来那些所谓的代价在经济发展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俄罗斯人毫不在乎的接受了几代人將前仆后继的死在未来几十年,人类將在太空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异形的枪口之下,自然,他们也毫不犹豫的签署了新出台的关於《反逃亡主义法案的补充条款。
按照法案所描述,在太空执行任务的万年风雪”號將会被俄罗斯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召回,
而“万年风雪”號没有拒绝的余地。
驻守太空城的引力之光”號已经在联合国的命令下隨时待命,並將在三天后朝著太阳的方向飞去,以最高礼仪迎接“方年风雪”號的归来。
但如果利用火星的亚空间折射,哈勃望远镜没有观测到万年风雪”有任何折返的跡象,那么申玉菲將和引力之光』號一起穿过火星的亚空间通道对万年风雪』號进行攻击,以此来確保《反逃亡主义法案將会在整个人类社会得到一丝不苟的全面执行。
米哈伊尔並不认为没有搭载任何可堪一战的太空武器的万年风雪”號,会是吸取了第一次侏罗纪战爭”经验,装备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核反应推进器,宏原子炮和球形闪电的引力之光”號的对手。
“万年风雪』號並没有选择,哪怕上一届的政府给予了他们一个隱秘而神圣的使命一一即使地球失陷,依然能在太空中继续延续斯拉夫民族光荣血脉一一但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通过解析恐龙帝国,这个科技脉络和人类无比近似的战舰残骸,人类原本在智子封锁下迟迟无法突破的材料学和基础物理学竟然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完成了之前无法想像的巨大进步。
身处於地下隧道的米哈伊尔朝著两侧向他敬礼的联合国士兵微微点了点头,將目光看向了温暖的南方。
情报机构的主管昨天告诉他,联合国希望俄罗斯军队能够在收復失地的战爭中重点保护几个特別的地点,联合国地球自然资源总局已经探明了这几个地方理藏有製造太空电梯所需要的几种相当珍贵的矿產,因此希望俄罗斯政府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考量,儘量不要在这几个地点动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