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196章 不拍我怕我后悔

第196章 不拍我怕我后悔

第196章 不拍我怕我后悔

中影作为行业內的龙头老大,其资源更是丰富到无法想像。

它自持的院线和影院不多,但是通过发行环节间接控制全国超60%的银幕资源。

不仅是对內地,根据今年刚发布的《內地与港岛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

(cepa。

中影集团是港岛影片进口的唯一合法渠道。

全年引进香港影片超30部,占大陆进口港片总量的100%。

包括今年即將上映的《无间道2《大块头有大智慧等票房冠军。

而且主导制定港片审查標准,如要求《无间道2刪减黑帮暴力镜头以符合內地公映要求。

《夜·店要上映,发行渠道当然是与中影集团合作。

不仅如此,方冬升还要通过与中影集团的这层关係把《夜·店抬到港岛上映。

所以,当韩山平提到拍商业大片的时候,方冬升的第一反应就是,拍!

但不能白拍,总得要点好处不是。

听到方冬升的话,韩山平点了点头:

“这都是小事儿,只要是通过审查的电影,中影会配合你做好这些工作。

至於港岛上映—也没问题。”

“那我这边也没问题了,至於要拍摄的电影,我得回去好好构思一下———”

见方冬升答应的这么痛快,韩山平却犹豫了:

“冬升,就算你不拍大製作中影也会跟你合作,我的意思是,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看著脸上浮现一抹不忍的韩山平,方冬升纳罕道:

“不是韩董你跟我商量说要拍一部大製作商业片,中影那边的投资有困难?”

闻言,韩山平真的很想甩他一个白眼,你小子,看不起谁呢?

他的指尖在桌面轻轻即了叩,目光沉沉:

“张毅谋拍完《英雄后就一直在闭关,正在打磨下一部戏。

看现在这个情况,至少他要停下来精雕细琢一整年才敢把第二部电影推出来。

如今整个行业都在等下一个能接得住接力棒的英雄』把市场彻底盘活。”

“你接下来这摊子事儿,要是你摔了呢?

《英雄刚下映那阵爭议多大?有人骂它形式大於內容,有人说它丟了张毅谋电影的魂。

但没人能否认它让好莱坞都得掂量掂量华夏市场。

现在你接下这个活儿,成了,你是继往开来的功臣,败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掂量著接下来要说的的重量:

“败了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大家会说原来《英雄就是曇一现。

华夏压根拍不出真正的大片,投资人也会缩手。

更有人会翻出你以前的片子,他们不会记得你以前拿过多少奖,拍过多少人叫好的文艺片,”

韩山平的声音低了下去:

“他们只会盯著你亲手砸掉的东西一一是你把《英雄撕开的那道口子又缝上了。

是你让好不容易热起来的市场凉了下去,现在你头上那些天才导演』的头衔、影评人的追捧。

一夜之间就会变成嘲讽你的刀子。”

外面天地突然变得昏黄,京城的沙尘暴原本只有春季有。

没想到这都初夏了,居然还会出现。

窗外的风卷著沙尘拍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方冬升忽然想起《英雄首映时的盛况,影院外排著绕三圈的长队。

黄金场的票房,黄牛甚至把票价炒到120块还供不应求。

这种景象,估计再难有人復刻出来。

只听韩山平语气低沉,道:

“就怕到时候就会有人说,张毅谋用《英雄打开了华夏商业大片的大门,结果被你方冬升一己之力又给关上。”

听到韩山平说这么多,方冬升重新不经意的打量韩山平一番。

关於韩山平,外界的传言很多,有两个传播的最广。

第一个,他是张伟品口中的“座山雕”。

第二个,他是养著“龙標”的三爷。

当然还第三个,爱才、惜才。

影视圈有许多的导演、演员都是经他手挖掘出来的。

比如他刚上任中影集团副董事长,一手发现並投资帮助了泞浩、陆、徐才女等新生代导演。

呢.现在看来似乎全员恶人。

不过,方冬升確实能感受到韩山平字里行间的回护之意。

他沉吟了一会,放下手中的茶杯,坚定道:

“我明白韩董你的意思,但是有的时候,躲是躲不过去的。

“我拍了这么多年片子,也確实想试试一不是跟谁较劲,就是觉得既然赶上这时候了。

行业需要人往前一步,我要是缩回去,以后夜里躺在床上琢磨,估计得后悔的睡不著觉。”

主要是,方冬升此刻站出来若能成功,撬动的绝非简单的个人声望。

从未来看现在,这是一次改写游戏规则的机会!

首先是打破外资与传统体系的双重壁垒。

此时,好莱坞分帐片借著《英雄的热度正在加速渗透国內市场。

而国內民营资本对大片的投入还停留在试探阶段。

中影虽握有进口权,但急需能与国际製作抗衡的国產標杆作品。

否则,明天怎么会诞生“国產电影保护月”这种被国外垢病的对策—

如果此时方冬升拍出票房与口碑双收的大製作作品。

等於为民营资本证明和打通了“大製作一一高回报”的闭环。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往后他不仅能拿到中影的核心资源倾斜,更能联合资本方建立新的製作標准。

比如在特效技术、类型片工业化上撕开缺口,逐步摆脱对传统製片厂的技术依赖。

其次是建立跨地域的资源整合权。

今年cepa协议刚落地,港片北上还需依附中影渠道。

而內地製片方对港岛团队属於是跪舔状態,如果此时的方冬升站出来带著內地资源反向输出。

比如主导合拍片的投资比例、创作话语权,甚至参与制定合拍標准这已经不是普通导演能触及的层面,等於在產业融合的关键节点拿到了“裁判兼运动员”的身份。

简单来说,2003年是华夏电影市场化改革的临界点。

影院建设、数位技术、资本入场都在酝酿爆发。

市场需要能驾驭工业化製作的导演,而这样的导演將获得超越以往的行业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