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佛之事由钦天监负责,礼部、民部、刑部等相关部门配合。
殿內所有人都將目光移向林灵素,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自然知道林灵素的底细,这可是一尊活了五百多年的大能啊。
林灵素出列,“启稟陛下,如今修道界的佛门余孽已经彻底清缴,至於世俗界,也在井井有条地进行,想来明年即可尘埃落定。”
堵胤锡如今是礼部尚书,他跟著出列道,“启稟陛下,此次灭佛,山东的白莲教余孽勾结曲阜孔氏乘机作乱,幸赖陛下天威浩荡,百姓们没有被蛊惑,锦衣卫山东检校局已平定叛乱,只是孔氏该如何处置?”
自从衍圣公爵落到南孔头上,北孔这杆大旗基本上被儒家拋弃了,加上前八年朝廷施行土地变法,北孔的日子更是一落千丈,如今会键而走险,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朱存梧没什么好说的,“首恶凌迟,余孽流放西域。”
而后朱存梧宣布道,“自泰武元年陈王奉旨兴修中都洛阳城,歷时十六年,
於去年完工,既然灭佛案已经没什么波折,那就从现在开始准备吧,朕要在年前迁都。”
国都,是一个国家气运匯聚的中心,迁都洛阳,可以使国运配合布置在洛阳的聚灵锁天阵法,加速洛阳的灵气復甦。
时隔十多年,迁都之事,再次敲动了金陵人的心弦,虽然早就知道有这一日,但是他们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可是还没等人们议论什么,却有另一件事,在天下惹起无尽波澜。
这日,朝廷颁布了一道旨意,內阁擬旨,皇帝用印,通传天下。
旨意的大概意思是,自始皇帝起,两千年来神州有四百余位皇帝,其中多有名不副实之辈,是以將三国、两普南北朝、五代十国、两宋、蒙元,这些或偏安一隅、或蛮夷政权的皇帝,一律降为王號。
这一下子,像是炸了马蜂窝一样,惹来儒家士子无尽的议论,声势迅速盖过了迁都之事。
对於儒家而言,其他朝代可以不管,但是宋朝是他们读书人彻底崛起的时代,岂能如此羞辱?
对此,朱存梧只能让锦衣卫镇压,或夺功名,或革职、或流放。
其实,朱存梧也很无奈的。
他想要建立运朝,將来不可避免地要举行祭天仪式,而祭天之地,首选崑崙,次选泰山。
崑崙有斩仙大阵庇护,想在这里祭天,前期准备不好弄,也带不进去多少人,所以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在泰山。
但是泰山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北宋时期,宋真宗赵恆曾经在泰山封禪,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的地位。
泰武皇帝真要去封泰山,这事儿好说不好听啊。
对此,內阁想出了一个掩耳盗铃的办法,废除赵恆的皇帝位。
朱存梧觉得这办法倒是可行,这个心思一起,他直接將整个宋朝的皇帝都废了,又因为厌恶司马氏的普朝,索性连普朝一併废了皇帝的思绪,简直像是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以至於最后,他更是想要將除贏政、刘彻、刘秀、李世民、朱元璋、朱棣这六人以外的皇帝,全部废掉帝號。
然而这一次,向来一盘散沙的內阁却是前所未有的团结,他们態度一致地劝阻了皇帝。
双方扯皮之下,名单就变成了上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