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灯谜也能金榜题名?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倒反天罡!”
“倒反天罡!”
李贽站在那登科录前头,跳将起来说道。
“我煌煌大明,岂能令倭人得意,尔等这些小辈却也不知羞耻,若是老夫年轻个二十岁,定然不会令倭国女子这般嚣张。”
那登科录上头的东厂太监见状,紧紧皱起眉头来。
“来人呐”
正想将这个捣乱的糟老头子拖下去打死,身边却有东厂番子禀告说道。
“大人,此人乃是西山培文书院的教书先生,怕是”
那东厂太监脸色顿时一僵,一脸嫌弃的样子,摆摆手说道。
“那便让人将他带走,记得万万不可伤到他。”
“你们要干什么?老夫认识张士元,你们不能动我!”
“我已年老色衰!你们连老头子都不放过么?”
“既来之则安之.各位记得温柔一些.给老夫留点体面不过尔等要切记..张士元定会为老夫申冤!”
维持秩序的东厂番子听到这些话,脸都快要绿了,他们虽然在东厂,可东厂办事也皆是从外头招来的正常男人,听到李贽这疯癫老头的恶心话,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老实点!”
一名东厂番子上前踹了一脚,却也不敢用力,生怕真伤到了这西山的先生。
可这一踹软绵绵的样子,更加显得怪异,引得周围人发出阵阵哄笑。
“哈哈哈哈哈!”
李贽发出大笑,突出一个恶心人。
“你们可要对老夫轻些”
几名东厂番子脸都绿了,恨不得捂住李贽这一张臭嘴,连忙拖着他往前走。
“快些走!莫要多言!”
这一番言语,又是引得周围人群发出哄笑之声。
今日元宵灯会的主题为“万国来朝”,各国使节自然是不会错过的,朝鲜使节带领一干仆从,看到此情此景,颇为感慨的样子。
“京城繁华实在是无与伦比,各类能人异士皆可见到,果然是上国气象!”
在另外一边,有一名头顶包裹沙袋,犹如个大白粽子的球体,在绷带的缝隙之中开口说道。
“李大使实在是不明是非,这李贽李宏甫乃是大明有名的狂人,最是放浪形骸,西山容纳这等人进来,便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却还想着让我们派遣士子前来留学.”
朝鲜使节李仁信饶有兴致地看了对方一眼,不想这安南使节阮文忠,已然被打成了一个球,竟还敢在此大放厥词。
他低头看了一眼对方的屁股底下,似乎乃是西山特制的叫做“轮椅”的物件,若是没有这玩意儿,对方还真难以出行。
李仁信摇摇头说道:“西山的物件便是好啊,能让阮大使这般手脚不便之人,都能出来观赏元宵灯节,如此科学怎么能够不学呢?”
听出来对方这阴阳怪气,阮文忠顿时气愤不已,用他犹如猪蹄一般的手,拍打着轮椅扶手说道。
“一派胡言!这破轮椅有什么用处!不过是奇技淫巧之物!我却不稀罕!”
李仁信挑眉说道:“那阮大使便从轮椅上下来啊!”
“你!”
隔着一层绷带都能感受到阮文忠的气愤程度。
“李仁信尔欺辱我行动不能,若是等到老夫恢复,定然是叫你好看!”
这安南使节如今浑身上下没一处硬的,可嘴却还是坚如磐石。
李仁信怡然自得的样子,背着手抖起腿来,一幅你能你能奈我何的态度。
“李大使你不要欺人太甚!”
阮文忠身边包得像个半人的东西,便是他的堂弟阮文渊。
李仁信抬眼,看向阮文忠身后那群人均包了一半身子的安南使团,差点没噗嗤一声笑出来。
不过李仁信乃是个有涵养的人,轻易不会笑出声来,他又不由得感慨说道。
“仁民医馆还真是妙手仁医啊!想来医书已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想来我要与大明皇帝好好禀告一番,如何科学之道能传授,这医学之道不传授呢?
若是学不到,那却是天大的憾事。”
“你”
见那阮文忠还要动嘴皮子,李仁信朝着对方身后一指说道。
“欸!乌斯藏使团来了!也里大师你今日却是神采奕奕啊!”
“李仁信你又想唬人!”
可那阮文渊话音刚落,下意识扭过头去查看,却真在人群里头看到一批鸡冠头靠近。
他顿时吓得六神无主扯着嗓子喊道。
“兄弟们,贼秃驴又来了,咱们惹不起躲得起,快撤!”
一时间,安南使团皆是乱做一团,他们嘴上叫着秃驴,可内心里头却对于乌斯藏人尤为恐惧。
“呜呜呜啊啊!”
眼见着其他人都做鸟兽散,阮文忠一个人在轮椅上头四处晃荡,无助得像是一头待宰的小猪。
阮文渊这才想起来,连忙又跑回来,推着轮椅疯狂撤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乌斯藏使节一行人的正式,他们身穿袈裟禅衣,个个皆是显得尤为正式。
也里远远看到安南使节的异动,并没有做过多反应,仅仅是上前两步,朝着朝鲜使团双手合十行礼说道。
“李大使别来无恙,今日这元宵灯会颇为热闹,大明朝廷本有礼要行,不知为何却是取消了,我等便在此看看。”
李仁信对这些大和尚颇有好感,他解释一番说道。
“我便问了礼部的大人,想来是皇帝陛下不想太多繁文缛节,让我等在此自行游览,我想也并非什么坏事。
毕竟乃是元宵佳节,我等也好亲眼见识一番大明之繁华盛景。”
“此间繁华盛景,不过是眼前虚幻。”
也里面色依旧古板。
“小僧握不住也带不走,只想看看大明之佛法真谛,若能将科学之道学其中万一,也算是不虚此行。”
李仁信颇为佩服地看了一眼大和尚,即便对方乃是出家人,可在大明元宵灯会的繁华之中,尚且能够守住本心的,那也是万万不容易。
君不见多少使团官员,不是去了“鸿运场”取乐,便是去了教坊司和青楼。
比起在大明享受片刻的繁华,若能将此繁华带到本国,这才是真真正正的。
李仁信内心感慨,不免也有些惭愧,想起这事,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登科录说道。
“也里大师还不知这灯谜会吧?”
说话间,他便简单为也里介绍了一番这灯谜会的规矩。
李仁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才疏学浅,不过是解出十几道灯谜,得了些小奖励,却是比不上其他人。”
也里显然对于解开灯谜这种事情毫无兴趣,他抬眼看向那登科录的展牌之上,不由得眯起眼睛说道。
“这位细川伊也姑娘,便是细川使节的女儿吧?”
“正是。”李仁信感慨着说道。“这位细川伊也可是个才女,不单单解开灯谜拔得头筹,还在会场内与诸位京城才子辩驳,皆是未曾落入下风。”
也里敏锐察觉到其中症结:“看起来,这位细川姑娘有意张贤师。”
李仁信注意到对方称呼的变化,好家伙在这大和尚眼里头,张允修的地位能有多高,能被称呼上一句“贤师”。
他咳嗽了两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