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岸,曹操在怀县捡了个大便宜。
於夫罗为了返回黄河以北,也为了南匈奴不被灭族,向已经攻入怀县的曹操投降了。
刘豹被送到了曹操手里当人质,以换取曹操给他们一条过河回家的路。
张辽当时希望曹操不接受投降,但曹操想要於夫罗的兵力。
张辽见说不动,便退兵去往冀州北部支援刘备。
……
……
於夫罗投靠曹操换取了回家的路,可他不知道,家已经没了。
关羽已经出了井陉,到了太原榆次县。
榆次县是从井陉出入太行山的隘口,关羽当初从河东护送铁匠的时候走过。
此时县内外都有匈奴人盘踞。
但人不多,也就千把人,而且都是老弱。
或许是没想到这时候有大军从井陉出山,榆次县的防御不怎么严谨,只在井陉隘口设了矮墙,连弩都看不到。
其实一千人坚守,已经能封锁井陉很长时间了,山路是无法陈列大军的。
但前提是守军必须有重弩之类的火力。
这种只靠矮墙和长矛短弓组织的防御,在关羽手里没能撑过一天。
关羽没玩任何花活,披两层重甲,带着亲卫冲锋先登,顶着敌人的弓箭强行突破了防御。
精锐部队面对匈奴老弱,也只需要平推。
破城后,关羽抓了几个匈奴俘虏,拷问其王庭位置,并就地取了匈奴人的牛羊为食。
随后马不停蹄的径直向西,没有再搭理其它城池。
太原盆地内没有别的阻挡,城池是可以不攻取的。
关羽要直取匈奴王庭,覆灭南匈奴部族。
对于关羽而言,他只需要杀胡,别的不用考虑。
曹操招降於夫罗自然有曹操的考量,但关羽只考量文书上那句“可还记得霍骠姚”。
——霍去病是河东人,关羽也是。
武帝之后,大汉历代对异族都是拉一帮打一帮的制衡态度,或许匈奴人自己也没想到,关羽竟然会如此激进。
关羽可不是士人,他从来就不讲究仁恕——他是河东武夫,恩怨分明才是他的处世之道。
既然匈奴敢进攻大汉腹地,那大汉当然也要杀进匈奴老窝。
不攻城,不停留。
用霍骠姚的方式对付匈奴,就食于敌,见人即杀,直到覆灭匈奴各部。
反正已经进了敌占区,所有人都是敌人,不是匈奴就是汉奸,没有人是无辜的。
如果沿途有汉人,见了关羽这支打着大汉军旗的汉军,那就应该主动投奔,一起杀胡。
如果没有响应,那大概率是汉奸。
不需要考虑攻城拔寨,关羽一路向西势如破竹,没人能阻。
眼下的南匈奴王庭,也就是五部老王的窝,其实都在晋阳西边,在太原盆地内,文水和汾水之间。
文水源头叫西山,西山下的草场就是挛鞮部的聚居地,其它各部都在汾水上游的草原。
关羽一路奔袭,只要遇见南匈奴聚落,便杀人夺马,就地取其牛羊为食。
杀了多少胡人,关羽已经数不清了,反正只要敢手握兵器的全都枭首,女人小孩全部驱逐——跟着这些女人和孩子就能找到下一个聚落。
没有俘虏,关羽没时间看管俘虏。
匈奴人地界不太容易辨别方向,但靠着不断驱逐匈奴人找部落,关羽成功的找到了西山王庭。
左贤王须卜那延被关羽一刀枭首,南匈奴留守的青壮几乎被斩尽杀绝。
留在王庭的所有牛、马、羊等很难计数,被关羽全部带走,无法带走的也全数杀死在原地。
关羽没有立碑或留别的文书,只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西山上。
旗帜下血红的文水与遍地的人头已经足以表达一切。
这不是胜利,这只是为了清理大汉疆域而已,这片地方,本来就是大汉腹地。
匈奴人真正的王庭早就不在了,值得昭告天地的地方也不在西山。
晋阳以北还有杂胡,雁门关外还有鲜卑。
灭了匈奴,还有燕山以北,还有卢龙塞北。
关羽觉得,等大汉的旗帜插到比霍骠姚所去过的瀚海更远的地方,才有资格再度立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