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元已小跑回来,额角见汗,脸上却洋溢著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红光,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陛下,陆大人,试射圆满成功!”
“此炮在最大装药下,连续试射三轮,炮身仅微热,结构稳固,未见丝毫裂纹或变形。”
“射程、威力均远超预期,精准度亦稳定,实乃守城破阵之利器!”
姬琰抚掌大笑,连声讚嘆:“好,好一尊国之重器!”
“声如震霆,势若崩山,击敌则摧枯拉朽!”
“怀远,徐爱卿,尔等又为社稷立下一桩大功!”
“此炮成,我大虞军威更盛矣!”
陆临川见龙顏大悦,顺势进言:“陛下,神兵利器,当有其名,方能激励匠作,威震敌胆。”
“此炮既蒙陛下亲鉴其威,可否恳请陛下赐下嘉名,以垂永久?”
姬琰闻言,敛去笑容,面露肃然之色。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那尊在硝烟散尽后更显沉雄霸气的黝黑炮身,沉吟片刻,朗声宣道:“此炮之威,堪称神兵,足令万邦慑服!”
“朕便赐名,神威將军炮』!”
“臣等叩谢陛下赐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陆临川与徐应元一同躬身,郑重谢恩。
周遭隨行官员、將士亦纷纷躬身附和。
看著那尊被御笔亲赐“神威將军”之名的火炮,姬琰心潮澎湃,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情油然而生,不由感慨道:“若得工部与天下各处军器局全力开动,广铸此等神威將军炮』,列装九边重镇及各路精锐,则我大虞王师,北可慑蒙古诸部,使之不敢南下牧马;西可定陕洛流寇,令其顷刻灰飞烟灭!外患不足虑矣!”
陆临川虽亦欣喜,但闻听皇帝畅想,不得不泼上一盆冷水以正视现实:“陛下宏图,实乃臣等夙夜所盼。”
“然神威將军炮』虽利,其铸造工艺却远比旧炮繁复苛刻。”
“需选用上等精铁,经多次熔炼去除杂质,铸造时对模具、火候、浇铸时机要求极高,稍有差池,轻则內壁不匀影响射程准头,重则形成暗隙引发炸膛。”
“故而良品率至今不高,且每铸一炮,耗时颇久。”
“以目前西郊火器坊之规模与匠人手艺,即便全力以赴,短期內亦仅能优先保障虎賁右卫换装列装,欲遍及边军,恐非数年之功难以实现。”
可惜,徐应元此人,天赋才情似乎十之七八都点在了对这等重器、大器的感悟与改进上,对於需要极致精巧、涉及复杂机械结构的燧发枪,虽也用心,却总似隔了一层,进展异常迟缓。
若能得一位擅精工巧思之大匠,將火銃改良成功,造出更便捷可靠、不畏风雨的燧发枪或者更高效的火绳枪,使单兵火力得以跃升,再以此“神威將军炮”为军中之胆,步炮协同,那才是真正的如虎添翼,足以改变战场格局。
奈何人才难得,只能徐徐图之。
姬琰闻言,兴奋之色稍敛,然目光中的坚定却未曾动摇:“既如此,便更要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