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阿弥陀佛的大宏愿
西漠,一片亘古长存的佛国净土,疆域无垠,浩瀚莫测。这里传说遍布,佛徒如海,信仰虔诚到了极致,是一处真正接近神明之地。
昔年,阿弥陀佛大帝以无上智慧与慈悲宏愿,行不可思议之大神通,竟將一片荒芜不毛的西部戈壁,化作了今日的祥和乐土。相传,在极其遥远的过去,此地唯有漫天金色沙砾,人烟罕至,草木难生。阿弥陀佛大帝降临,徒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所行之处,地涌甘泉,菩提生根,神莲绽放,硬生生將无边戈壁点化为无上净土。
而今的西漠,早已大变模样,大片区域適宜人居,不再是数十万年前的死寂荒凉。故老相传,当西漠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神性、绽放佛光之时,便是阿弥陀佛转世归来,成就长生不死仙位,再现世间之日。
整整一个大域,只尊一种教义,万民一心,共仰我佛,这无疑是古来未有之奇蹟。自远古至今,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常有罗汉显圣、菩萨低眉、古佛行走於凡尘,与眾生同在,显化神跡,救苦救难。正因如此,佛教在此地的鼎盛之气运,歷经万劫而不衰。
叶凡立身於一座石山之巔,遥望这片浩瀚佛国。目光所及,凡有古寺之处,必有纯净磅礴的念力匯聚,如金色云霞笼罩,散发出柔和而威严的佛光,驱散一切污秽与阴霾。
他心中不由感慨,西漠对於信仰念力的运用,已臻至化境,竟真能改天换地,將不毛化为净土。见此情景,他对於以类似手段净化北域荒芜之地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长此以往,佛光浸染,每一粒沙砾都將蕴含神性西漠的水,太深了。越是深思,越觉其深不可测。”他轻声自语,眼中充满敬畏。这片大域对外族而言近乎不可侵犯,无论是妖族还是古族,都难以承受那浩瀚如海、无所不在的信仰念力衝击与佛光普照。
这是叶凡首次踏足西漠,一路所见,皆令他暗自頜首。在这片土地的中心,那座传说中的须弥山,仿佛拥有一种无形的引力,始终牵动著他的元神,召唤著他前行。
他是应那位老僧之邀而来。此刻的老僧,已彻底肃清须弥山,整合念力,使其愈发精纯浩大,自身气息也愈加接近传说中的阿弥陀佛本尊。
“阿弥陀佛大帝究竟在这须弥山上布下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后手?念力如海,奔涌匯聚,长此以往,即便世间无仙,也足以凭此念力生生铸就出一座无上仙峰吧?”叶凡闭上双眸,一种奇异的感知油然而生一一那须弥山仿佛並非聂立红尘,而是屹立於永恆的虚空之中,瀰漫著不朽的光辉,朦朧而神秘。
他未再耽搁,一路西行,径直前往阿育高原。踏上这片海拔极高的净土,仿佛伸手便可触及蓝天白云。沿途,他见到无数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叩首,向著圣湖阿育湖艰难前行,目光坚定,心怀至诚。
在地平线的尽头,阿育圣湖之畔,坐落著一座古寺。它並不恢宏,建筑古朴,却自然流露出一股悠久而庄严的气息,正是阿含古寺。
叶凡静坐於高原之上,身心沉浸在这片瀰漫天地的佛法氛围之中。他敏锐地感知到,在这现实世界之上,竞还存在著一方由精纯念力构筑的虚幻净土!其內仿佛有无数佛法高深者日夜讲经论道,梵音阵阵。这让他再次惊嘆於西漠对念力运用的登峰造极一一竞能於现实之外,另闢一方精神梦界,供僧侣修行悟道。
他在此盘坐良久,细细体悟。直至一名小沙弥自须弥山而来,恭敬传讯:斗战胜佛与阿弥陀佛,正在山上等候他的到来。
叶凡欣然前往。须弥山上,斗战胜佛与阿弥陀佛亲自为其讲经说法,阐释佛法妙諦。阿弥陀佛更是一挥袖,將叶凡的神念引入了那方浩瀚的虚幻念界之中,使其亲身感受万佛论道的盛景,获益无穷。
期间,须弥山上的罗汉、菩萨乃至佛子,皆有心与这位名震天下的天帝切论道。然而,无人能逼叶凡动用天帝拳。他只是挥动那蕴含了人体轮迴经义的六道轮迴拳,便轻易將一切挑战尽数镇压。
尤其是一位年轻的佛子,在感受到叶凡拳意中那深邃玄妙的轮迴真意后,竟大为震撼,当下直言,愿追隨叶凡左右,修习此道。此举让一旁几位大菩萨顿时黑了脸面,却又无可奈何一一因那拳意中的轮迴气息,连他们都能清晰感知,玄奥非凡,绝非虚妄。
叶凡见状,只得苦笑解释:“此乃人体內宇宙生机循环之奇蹟,自成轮迴,並非佛教所言普渡眾生、往生极乐之天地大轮迴。二者並不相同。”
经他一番解释,诸位菩萨这才勉强打消了追隨叶凡学习的念头。
唯有那位佛子,目光依旧坚定炽热,执意欲追隨学习此“人体奇蹟”之道。最终,还是阿弥陀佛一声轻嘆,微微頜首,叶凡这才鬆了口气,应允了这位佛子隨行参悟之请。
阿弥陀佛道了一声佛礼对叶凡道,“阿弥陀佛昔日曾发大宏愿,一愿西漠化为乐土,此愿將成。二愿世界再无黑暗动乱,愿有大魄力者为世间带来欢乐与光明,此愿他未做到,我也很难做到。三愿宇宙眾生皆能入这虚幻界中修行,不再为些许经文在物质界中徒造杀伐,我西漠无数念力浇筑,也只能让这虚幻界在西漠上运行,当真难之又难。四愿天地眾生皆入仙界不再受生老病死之苦。此愿—”
阿弥陀佛摇了摇头,“我救不了眾生,只愿此生能平定这次的黑暗动乱吧。”
眾多大菩萨面色大变,他们深知须弥山原定的计划,怎么如今直接取消了?
有菩萨尊者站出想要反驳,却见老僧见他一笑,“我等若连眼前的世人都渡不了,还谈何眾生入仙域呢,不过梦幻泡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