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外刚內柔吐真情
王謐回到郗院里的时候,郗夫人已经和说完了话,正等著王謐归家,她见到王謐,便低声笑道:“阿父睡下了,咱们走吧。”
两人上了牛车,车子往外驶去,王謐说了郗恢送歌使的事情,郗夫人倒是不以为意,“家中空屋子不少,再多住几十个都是够的。”
“士族养姬,皆是惯例,你只要不过分纵情声色,伤了身体,我也不会管你。”
王謐大汗,脱口而出道:“怎么会,我现在亲近的,也就青柳一人.:::
0
看到郗夫人促狭的眼光,王謐才发现不小心透了底,郗夫人见骗出了话,颇为得意,“你这年纪,倒挺自律。”
“其实將来你多娶几个姬妾,我倒不在意,你那些同辈士子,论才华没几个比得上你的,与其便宜別人,还不如都收进来。”
“尤其是张氏女郎,凭咱两家的底蕴,让其甘心做妾,未必没有办法。”
王謐大汗,岔开话题道:“阿母和外祖谈的如何了?
1
郗夫人道:“你上午那番话应该起了作用,阿父心思已经活络,怕是下定决心接受朝廷徵召了。”
“按郗氏的底蕴和朝廷惯例,应该是能开府的。”
开府就是自己组建一套班底,官职体例都参照朝廷,桓温便是通过开府的权力,招纳了一大批年轻俊彦,为其所用。
王謐笑道:“这是好事,道胤那边,也已经被我说动,郗氏也该出来爭一爭了,总强过落到吃里扒外的庾氏手里。”
郗夫人嘆道:“没有那么容易,郗氏远离朝堂已久,除了些许门客,其他人都已各寻出路,再找一套人马,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有举荐的家族士人,倒是可以推举下,毕竟你现在虽然没有官身,但爵位足够有分量,举荐几个人白身入仕,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王謐想了想,笑道:“倒还真有几个人选。”
“到时候我再好好考虑考虑,再一起和外祖说。”
夫人惊讶道:“你什么时候提前了解过了?
1
王謐笑道:“在清溪巷和人对弈,其实很多消息都能通过交谈得到。”
“阿母听说过沈劲吗?”
郗夫人想了想,“今春战死洛阳那位?”
王謐嘆道:“正是,如今天下,能挡住慕容恪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的战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沈劲出生於吴郡沈氏,父亲吴国內史沈冲因参与王敦之乱,全族被朝廷贬为刑家,其立志洗雪家族前耻,但因为家族背景,三十多岁仍无法入仕。
所谓刑家,便是犯了大罪的家族,全族终生不得入仕,和囚徒罪犯无异。
后沈劲受王虞之子王胡之赏识,自募士卒千余人,协助冠军將军陈祐防守路洛阳,两年中屡次以寡敌眾,挫败慕容恪攻势。
兴寧二年364年,慕容恪联合慕容垂大举进攻洛阳,同年九月陈祐因粮尽退走,
只留下沈劲和五百私兵。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到了次年三月,终於是不敌,城破遇害。
东晋朝廷追赠其为东阳太守,吴郡沈氏也因其忠烈而被解除禁。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人走茶凉,沈氏再想要崛起,必须要依靠家族子弟先入任从最底层往上爬,难度还是很大的。
郗夫人自然是知道这些,她出声道:“沈劲固然厉害,但他的族人却是未必,在其他家族眼里,沈氏在吴郡並不算大族,还是没有足够资格被拉拢。”
这说的是实话,吴郡四大家族是顾陆朱张,皆有族人在朝中为高官,相比之下,沈氏可是差的远了。
王謐说道:“確是如此,但锦上添,远不如雪上送炭。”
而且在他的记忆中,沈劲之子沈赤黔,后世能做到大长秋,在南朝也算个人物,必然是个有本事的,这样的人提早交好,总比从別人手里拉拢强。
“我的想法是,郗氏若想取京口,必然要分化对抗庾氏势力,其手下也有不少北地军功士族,这个时候,连谢家都未必靠得住,这也是外祖之前为何如此犹豫之故。”
“所以我的想法是,应该想尽办法拉拢江东士族。”
“说江东士族不北伐,不代表他们全都是安於一隅的投降派,沈氏是为了重回士族,
大族之外的寒门更有向上爬的想法。”
“只要外祖拿回徐充,重掌京口,我相信前来投靠的江东士族,必然不少。”
“但那时候就是锦上添了,如今形势未明,敢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必然是深思熟虑,將前途押注到都氏的,这样的家族,给其多一些回报,也算千金买马骨了。”
郗夫人听了,掩口笑道:“你对人心揣摩。倒是颇为老练,那江东大族呢?”
王謐想了一想,说道:“大族应该都已经暗地站队了,所以要慎重。”
“顾氏朱氏,显然是倾向於桓温的,陆氏我不清楚,但张氏是可以做些功夫的。”
郗夫人笑道:“是不是因为张氏女郎的缘故?”
王謐狼狈解释,“我怎么可能因私废公。”
“之所以张氏那边可以利用,理由有二。”
“一是张玄之入京时候,虽然代表江东士族站在朝廷那一边,但他也不想得罪桓温,
於是他想要交好阿父.:::.五叔,於是才会去专门拜访。”
“但叔父辞官尚书僕射,是张玄之始料未及的,他这种脚踏两条船的打算不仅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