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安宫內,帝妃对饮閒聊,虽说一个喝的是酒,一个喝的是茶,却不妨碍他们的心更加靠近。
另一边的寿康宫內,周太后也在同贴心嬤嬤商议该如何和周贵妃以及昭华公主缓和关係。
“若哀家早知道家中有了这么个打算,又哪里还会逼著贵妃帮忙。”说著话,周太后嘆息一声后继续道:“以图將来的太子妃之位,的確比现在让周家女再入宫强。”
“这样我们周家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只等別人爭个你死我活后,再把咱们家的下一代嫡女嫁给他就好。”
说到这里,周太后顿了下又道:“不过如今宫里的皇子还是太少了,你记得提醒哀家,等这次西北战事结束,不仅要好好提醒后宫眾人要多用心,也要再次选秀,扩充后宫才行。”
周太后说著话,恭敬陪在她身侧的嬤嬤便不停点头,表示自己都记下了这些。
见嬤嬤没反对自己的提议,周太后也顺势看著她道:“现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贵妃那里,她如今一个贵妃,还是一个没封號的贵妃,就算將来立太子和新皇登基,她也说不上话,更別提坐上太后之位!”
“现在,还是要加重她在后宫的地位。”
说到这里,周太后顿了下才继续道:“至於公主那里,你也记得提醒哀家好好和她谈谈,哀家知道她喜欢读书,以后也会注意她的名声,这样才好將来从大儒家里,替她选个合適的駙马。”
周太后想的好,將来女儿选个大儒子孙做駙马,这样到时再立太子,女儿也才能更说得上话。
而她周家如今顺势退让,也更好和其他勛贵谈条件。
周太后想的好,也逐渐开始一步步实施起来。
这第一步,就是先同周贵妃和解,让她回来,並且要替她向御恆帝要一个封號,至少要和淑贵妃平起平坐才可以。
因为从一开始就猜到了周太后的想法,所以在御恆帝和周贵妃同时被周太后叫去提起这事的时候,御恆帝便率先点头道:“贵妃孝心感天动地,没有她如此诚心,母后的身体也不会这么快康復,赐下封號给她也是应该的。”
见周太后高兴的就要开口提一些寓意特別好,或者意义不凡的封號,御恆帝也继续抢先道:“朕看裕』这个字就极好,有著胸怀宽广之意,非常符合贵妃的气质。”
说著话,御恆帝也直接將视线落向周贵妃,看著她问道:“贵妃觉得呢?”
周贵妃知道周太后想用昭』甚至宸』做自己封號,所以在此时看懂御恆帝的暗示后,她也瞬间起身行礼谢恩,接下了裕』这个字。
裕』也挺好,虽不如昭』懿』等字,可和德妃一开始的福』却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她很满意。
隨著周贵妃行礼谢恩接下这个封號,周太后就是再生气也没用了。
大多数的嬪妃一般有了封號后很少会有改动,就算是德妃,也是在升为四妃时改的封號。
而周贵妃如今爽快谢恩,若不出意外,她这辈子的封號也就都是裕』了。
周太后是不开心的,可隨著时间推移,她手中的权柄被昭华公主几人侵食,她开心与否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御恆帝早就准备好了给周贵妃加封號的圣旨,所以从寿康宫这里一回到乾寧宫,就让人去翊坤宫宣旨了。
只是除了桑芷,其他人都没想到这圣旨除了给翊坤宫的,还有给敬妃以及通晓后宫的。
敬妃被这意外之喜砸的欢喜至极,她心里明白,除了她活到新皇登基,不然如今这妃位也就到顶了。
虽说她这封號不错,但之前一直领的是普通妃子的份例,以后,她可就是位列四妃了。
一想到这里,敬妃就欢喜的不行。
后宫其他嬪妃没等到属於自己的圣旨也没气馁,因为这两天宫里有小道消息传出,等西北战事结束,朝中就会重提选秀以及后宫子嗣太少且出自一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