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围堵侯良柱
石泉县的偏师被全歼,巡抚刘汉儒和参將丁云翔殉国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川北。
一时间,整个四川的官场都为之震动。
总督朱夑文更是气得直跳脚,不停地咒骂著刘汉儒和丁云翔这两个蠢货。
但他虽然气急败坏,可如今成都府所有能调动的兵力,都已损失殆尽。
现在,整个川北的战场上,就只剩下被困在保寧府城內的张令,以及侯良柱的主力部队了。
张令已经被江瀚的大军,死死地困在了城里,如同瓮中之鱉。
可唯独这个侯良柱却跟泥鰍一样滑,江瀚三番四次地想引他入局,却始终抓不住他的尾巴。
当初,侯良柱接到总督朱燮元的命令后,虽然当天就骂骂咧咧地拔营起寨,但他还是在行军路线上,玩了点小样。
他先是带兵轻鬆拿下了防守空虚的梓潼县,但他隨后却没有选择直接东进保寧府,反而沿著小潼水南下,跑到了南部县一带。
这可把跟在他后面盯梢的刘寧给整不会了。
什么情况?
梓潼县离保寧府不过三百里地,急行军三天就能抵达城下。
这姓侯的,怎么反而跑到了五百里开外的南部县了?
真就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唄?
可令刘寧万万没想到的是,根据顺庆府的百姓来报,渠县突然出现了一支官军,正拼了命的北上。
听说这支部队是从重庆府千里迢迢赶过来的。
估计还有十来天左右,便能抵达南部县,並与侯良柱的部队合营。
根据前去探查的斥候所描述,这支部队约有三千多人,穿著清一色的靛蓝色军服。
其武器大多是白杆木矛,並束有红缨,最关键的是这支队伍的主將还是个女子。
与平常明军不同,这支官兵军容肃穆,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一看就是支强军。
刘寧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保寧府城下的江瀚。
江瀚也没想到,侯良柱这廝竟然是在等援军。
红缨白杆,女將,重庆府.
江瀚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秦良玉来了。
说实话,江瀚也没想到张令竟然请来了秦良玉。
要知道,秦良玉所在的石柱可是在重庆府,离保寧府至少一千多里的距离。
现在江瀚的处境,反倒是有些微妙了。
要是真让侯良柱和秦良玉合兵一处,那就是一万多明军。
以自己现在的兵力,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吃得下。
要是保寧府的张令趁机再出来捣乱,恐怕自己就要吃个败仗了。
中军大帐里,江瀚盯著舆图沉默不语。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趁著援兵未到,立刻对保寧府发起总攻,爭取在十天之內攻下城池,宰了张令。
第二,趁侯良柱和秦良玉还没合营,分而歼之。
第三,退兵。
大帐里,一眾將领吵得是不可开交,有说打保寧府的,有说打侯良柱的。
反正说来说去,就是没人肯退兵。
整个四川估计都在盯著保寧府,如果现在江瀚退兵,损失的可不止是一点粮草。
要是不能趁著这个窗口期鯨吞保寧府,全歼四川明军主力,那之后江瀚就得面对汉中和川中明军的两面夹击。
“我觉得打保寧府最稳妥,趁著侯良柱畏战不前,我亲率主力登城,势必能一举攻破城池。”
“你可別小瞧了张令,咱们虽然轻易拿下了外围两道防线,可城里的明军还剩不少。”
“且不说强攻会导致损失惨重,万一没能攻下来,咱们就得被援军包饺子。”
“到时候官军一內一外夹击我军,神仙难救。”
“我觉得还是要撤军,先把官军的主力部队歼灭再说,城池就摆在这里,隨时都能打,不急於一时。”
“你说的倒轻巧,咱们撤了,万一城里的明军跟著出来怎么办.”
帐內眾將的爭吵还在继续,江瀚被吵得脑仁儿生疼。
他猛地一拍桌案:
“都给老子闭嘴!”
“这里是中军大帐,不是菜市口!”
“一个个吵什么吵!”
见著江瀚发怒,帐內瞬间安静下来。
刚刚还吵得面红耳赤的眾將,一个个跟犯了错的鸡崽子似的,低著头不敢再多说一句。
江瀚扫了一眼帐內,缓缓开口道:
“听我的,把城池放一边,先打侯良柱,再打秦良玉!”
“无论如何,这一战必须全歼明军主力!”
帐內眾將闻言,面面相覷。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帅此次用兵如此急躁,甚至不惜冒著被夹击的风险,也要歼灭明军主力。
在他们看来,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步步为营。
保寧府现在只剩一座孤城,十天的时间无论如何都能拿下来。
眾人不知道的是,江瀚的眼光可不止局限在一城一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