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丞相目光微动:
“文若此言,吾又如何不知?”
然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谈何容易?
对方先进的技术,厉害的经济手腕是为其一,最重要的是,在座二人皆是心知肚:
士族!
良田,部曲,甚至如今境內大部分人口皆为这些人把持,此时军队中,不少人亦是世家部曲出身。
归根结底,百姓无良田可耕,又何谈民富?治下將近一半儿甚至往上无需纳税的隱户,生產力又不够发达,国家財政,士兵的保障又由何而来?
这个问题很难吗?
其实並不,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然而同北边儿那位以乡野发家不同,此方政权,从一开始便是与士族深度绑定。想要去除,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也无异於刮骨疗毒,一个不好便会反噬己身,连手中权柄都未必握得稳。
乱世君则臣不错,然当利益不够时,臣下未必不可联手换一位符合对方利益的主公。
这也是这些年曹丞相不断广纳贤士,提拔寒门甚至打压地方豪强,然始终未动其根本的缘由之一。
就连眼前的文若……
“文若啊!”
“主公无需顾忌於我,总归这个人不是您,也会是北边儿那位。”
荀彧不由轻嘆一声: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不过早晚罢了,主公,留给咱们的时日不多矣。”
其实有句话荀彧没有说的是:
现如今摆在眼前的便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士子之爭,一个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绝佳时刻,也是有理有据,在不暴露目的的前提下,清除一些势力的最佳时机。
不过以眼前人的聪明,荀彧心想,就算他不提,对方也必定想的到。
他也没必要多舌扰人痛处。
果不其然,对面曹丞相目光微黯了一瞬,却又在转瞬间化作坚定。
“文若啊,幸好还有你在!”
幽幽灯火中,荀彧心下同样一嘆:
“不知是否是彧的错觉,你我如今所选择的,未尝不是合了那位北地之主的心意。”
但还是那句话,纵使强敌在前,不到最后一刻,谁又愿意为他人俯首?
只离开前,荀彧还是婉言拒绝了自家主公相赠的药茶。
咳,其实说句实话,作为潁川大族,荀家家底儿终归还是有些的。
主公,唉!还是莫要再过破费了。毕竟如今这些东西,涨得可不止一倍之数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对方確实是猜对了。
不愧是传闻中的梟雄,这把年纪了,还能有这般魄力。察觉到对方的动作,安寧心下默默赞了一把。
不过很快,她便没功夫想这些了。被人诸般惦记的安寧这会儿在干嘛?
答案是准备科考。
是的,科考,趁著如今新朝初建的大好日子,选拔人才自然也要提上日程。
虽说这些年,因著各地一些工坊的建立,对识文者多多少少有了些要求。各地县学府学也陆续开了不少。
识字念书,甚至习武才能有好前程,好未来已然深入人心,各地还真涌现过一波小天才,但是……
安寧心道,这还远远不够!
除去早前跟隨她,由她亲自培养的那一部分人,於大多数人而言,还远远不够。
只有真正看到了登天之梯,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於劝学一道方能確切的实施下去。
何况科举,某种程度上对统治的稳固性也是有不小帮助的。
人心总是不足的,满足基础温饱的同时,底层人,只有真正看到了上升渠道,整个体系才会真正安稳。
好吧,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新朝初立,她,现在確实还蛮缺人才的!
总之,忙忙碌碌间,安寧这个熙寧帝正式登基的头一个月,关於正式开科取士的政令,以及科举形势便伴隨著大街小巷的报纸出现在各大官学甚至各类邸报之中。
而距离这一日,她已经足足准备了將近二十年。
鑑於如今寒门中读书人数,或者说整个体系下读书人数都並不算多。外加初次实验,未免整体过於繁杂,安寧此次採用的是类似宋朝体系下的科举制度。
由州府组织的解试,以及由中央组织的省试,殿试。
除去进士科外,武举,数算科亦属其中。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再是准备充分,各种繁杂事,甚至意外也著实不少。
好在,自家甄尚书甄大美人可真给力啊!舒服地窝在软榻上,安寧忍不住感慨。
尤其在处理一些较大工程的事务方面。比之最擅此道的司棋还要条理有序一些。
简直堪为第一贤內助。
还有太子阿玥也大了,总要为她这个母上大人分担一些!
有道是说曹操曹操到,安寧这头刚想著把手头事务適当再分出一些,门外,很快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母君!”
正是如今同为大忙人之一的太子玥。
十四岁的少女身量已然有成人那般高了,眉目精致,一袭緋色长袍愈发显出十二分的英姿勃发。
大步流星跨过台阶,緋红色的袍脚仿若一把正在悦动著的火焰,纵使腰间所佩长剑已然在入殿前被取下,此刻依旧自带一股说不出的锐气。
一瞧便是刚练过剑过来的。
哦,对方身后,还跟著一位身材清瘦,明显因著活动过度体力不支的郭大人。
细看之下,身后那人衣衫上,以及额间还带著些许薄汗。
这对比,还真是……
噗嗤,哪怕已经看过无数次,安寧仍是忍不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