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第334章 前倨后恭

自平安客栈那场无声的杀戮之后,队伍的气氛便沉凝了许多。

护卫们的话少了,眼神却愈发警惕。他们终於明白,此行南下,並非一次简单的护送,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征战。前方的永安县,不是什么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危机四伏、杀机遍地的战场。

陈锋烧掉了从黑店搜出的帐本和书信,没有留下任何证据,那些根本没用。

那冯敛行事狠辣,滴水不漏,仅凭一个山贼头子的口供,根本无法將其定罪。

这笔帐,只能先记下。

离开黑店后,车队没有再走官道,而是选择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

这既是为了加快速度,也是为了避开“黑水盟”可能的追杀。

船行巫峡,江水滔滔。

数日后,江面逐渐开阔,两岸山势却愈发险峻雄奇。船行至一处,但见江面骤然收窄,两岸峭壁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湍急的江水在此处被挤压,奔腾咆哮,声如雷鸣,形成一道天然门户,气象万千,险恶无比。

这便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古称夔门,天下雄关。

一座依山而建的巨大水寨关隘,如同巨锁般横亘在江面最窄处,牢牢扼住这巴蜀咽喉。所有往来船只,无论官民,都必须在此停泊,接受盘查。

这便是巴蜀的东大门,瞿塘关。

叶承站在船头,望著这鬼斧神工般的景象,不禁目眩神驰,连连讚嘆:“好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大哥你看,若在此处两岸布下千百弓弩手,便是千军万马,也休想渡过!”

陈锋则负手立於船头,任凭江风吹拂著他的衣袍。他看著这壮丽的山河,心中涌起的却是更深沉的感慨。

望著这壮丽山河,他心中涌起的却是更深沉的感慨。他想起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也想起了此地在歷史上曾上演的无数次惨烈攻防。

他低声吟诵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哥,好诗!”叶承听得热血沸腾,“这诗真有气势!”

这首诗也清晰地传入了旁边一些人的耳中。几个看似文士打扮的乘客,闻言都不由得侧目,低声议论著这诗的意境。

船队缓缓靠向关隘旁的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兵丁林立,气氛森严。

一名挺著便便大腹、满面油光的守將,在一群亲兵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哪个是管事的?把官凭路引拿来查验!”守將声音洪亮,態度却颇为倨傲。

郭然上前,將陈锋的吏部勘合与兵部火票递了过去。

钱守將漫不经心地接过,粗粗扫了一眼。

当他看到官职一栏写著“永安县令”,品级是“正八品”时,脸上立刻露出毫不掩饰的轻蔑之色。一个被贬斥到穷山恶水的倒霉蛋罢了,在他这地头蛇眼里,实在算不得什么。

他將文书丟还给郭然,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永安县令?原来是新到任的陈大人。”

“只是……陈大人,你这队伍,人数未免也太多了些吧?还个个携带兵器。眼下巴蜀之地匪患猖獗,本將看你们行跡可疑,有通匪』之嫌啊。”

他摸了摸自己肥硕的下巴,慢悠悠地道:“按规矩,你们的兵器,必须全部扣押。另外,还需缴纳一笔通关税』,每人……一两银子,马匹另算!否则,本將只好將你们全部拿下,打入水牢,慢慢审问了。”

一人一两!四十多个人,加上马匹就是百来两!这根本不是什么通关税,而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此言一出,秦虎和郭然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你放屁!”叶承闻言大怒,当场就要发作,“我们是朝廷命官,奉旨上任,你敢刁难?!”

钱守將斜睨了他一眼,冷笑道:“朝廷命官?老子见的朝廷命官多了!在这瞿塘关,本將就是王法!识相的,乖乖交钱!否则,別怪老子不客气!”

叶承怒火攻心,就要动手,却被陈锋伸手死死按住。

“三弟,稍安勿躁。”

陈锋知道,此地已是巴郡地界,是別人的地盘。强龙难压地头蛇,硬闯只会惹来更大的麻烦,甚至可能被扣上“衝击关隘”的罪名。

他缓步上前,並未动怒,反而对著那钱守將笑著拱了拱手。

“將军误会了。我等乃是奉旨上任,这些护卫皆是朝廷兵备,有文书为凭,並非什么可疑人等。至於通关税,自当缴纳,这是规矩,我们懂。”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文人的自矜。

“只是……在下初到贵地,仰慕夔门雄风久矣,方才立於船头,观此山河壮丽,心中感慨万千,偶得一首小诗,还请將军斧正一二。若將军觉得此诗尚可入耳,可否酌情行个方便,减免些许?”

钱守將本就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但偏生喜欢附庸风雅。听说这位看著像读书人的官员要当场作诗,顿时来了几分兴趣。他倒想看看,这个小县令,能作出什么样来。

“哦?陈大人还有此雅兴?”他故作姿態地捋了捋鬍鬚,“那本將,就洗耳恭听了。”

周围的兵丁和船夫们也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想看个热闹。

陈锋负手而立,转身望向那浊浪排空的滚滚江水,神情变得肃穆,朗声吟诵起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仅仅两句,一幅苍凉、开阔、萧瑟的峡江秋景图,便在眾人眼前轰然展开!那悽厉的猿鸣,那盘旋的飞鸟,仿佛就在耳边,就在眼前!

钱守將脸上的轻浮之色,微微收敛。

陈锋没有停顿,继续吟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