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求一个几岁的孩子把脉,宋老夫人十分的质疑。
当昭昭随口说出方子的时候,宋老夫人倒是放下了心。
方子里,除了人参,都是一些常见的药材,倒也吃不死人。
大不了,她就当哄孩子玩了。
宋老夫人站起来,给昭昭行了半礼。
“老身多谢郡主赐药方!”
昭昭眉眼弯弯,露出一排小白牙,“不用谢!”
“您乖乖的按着窝说的做,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这话,是个人,都爱听。
宋老夫人笑的脸上的皱纹,都成了一朵菊花。
“好!老身就托郡主的吉言了!”
这时,去前殿的太监,捧着一摞纸,走了回来。
“回皇后娘娘,陛下听说郡主要画画,陛下亲自命李公公去取的。”
“陛下吩咐,郡主画了以后,让奴才拿去前殿,供众人一观!”
皇后捂着嘴笑了起来。
她笑盈盈的看向长公主,“我本来还打算留着自己欣赏的呢!结果这下泡汤了!”
长公主也露出笑容。
“皇兄也是给昭昭捧场,他看看说不定就让人拿回来了。”
皇后笑着摸了摸昭昭的脑袋。
“可需要帮忙?需要什么,你尽管吩咐他们去拿!”
昭昭点点头,“好!”
昭昭从椅子上蹦了下去,凌云沫急忙也跟着一起离开。
“昭昭,还差什么?”凌云沫看着桌子上的东西。
“沫沫,你让他们帮窝调一些颜彩,各种颜色都要,尤其金色和红色,还有银色!”
昭昭歪着脑袋,思考了一下。
“好。”凌云沫急忙招呼太监调色,她也上前帮忙。
其他的人,都站了起来,大家都想一睹昭昭画画的情形。
春日宴上,昭昭的画,惊艳了很多的官眷。
所以,大家都对这幅画,充满了期盼。
很快,昭昭要 的颜彩都准备好了。
昭昭检查了一下,她准备铺开宣纸。
宣纸太长,最后,皇后让人找来干净的布放到地上,再把宣纸铺在上面。
昭昭脱去鞋子,站到了布匹上。
她提着沾了墨的毛笔,走到最左端,蹲下去开始画起来。
官眷们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声音惊扰了昭昭。
昭昭低着头,画的很是入神。
她蹲累了,索性就盘腿坐在地上,接着画。
偶尔,她会双手托腮,想上一想,继续又画。
随着她的一笔一画,纸上慢慢的出现了画面。
离得近的官眷,依稀能看清楚,昭昭画的是长安街。
准确的来说,是今晚,也就是中秋夜的长安街。
长安街上,一轮圆月高悬。
马车如龙,人流如织,店铺前的灯笼,和天上的圆月,相映成趣。
长安街上,小孩们举着手里的灯笼,欢快的跑来跑去。
大人们见面,互相拱手打着招呼。
有貌美的娇娥,正对镜贴花黄;有着红装的男子,骑在马上,迎娶新娘。
汴河的船上,丝竹声声入耳,酒香扑鼻,小倌在咿咿呀呀的唱。
商贩们的叫卖声,招待客人的笑脸,还有鼓鼓的荷包,无不彰显今晚的收获......
随着昭昭不停的点上颜彩,看见画的人,仿佛正置身其中,感受着盛世荣华。
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