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33章 聚兵

赵桓拿着一封奏章,一次次击打着左手心,如此反复击打了数次。

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邵成章见他迟迟不动,问道:“官家,要请吕尚书进来么?”

赵桓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道:“算了吧”

即使是赵桓,也瞧出了不对劲,曲端竟然杀了杜充,占据了大名府。

大名府不是别处,是大宋的北京,是半壁江山的交通要枢。

女真鞑子退去带来的欣喜和放松,全被这个奏章给搞没了。

鞑子打不下汴梁,就必须撤走,但是定难军一旦在大名府站稳了脚跟,他们可不会走了。

想到这里,赵桓心中惊惧交加,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像五代时候那些君主一样,被人削了脑袋。

定难军

越来越像那些军头强人了。

他能有这些转变,其实也并非没有原由,近日吴敏就经常来跟他讲一些事。

大多都是定难军的所作所为,并很耐心地一一剖析。

李纲、宇文虚中,很早之前,也跟赵桓讲过定难军的厉害。

但是这种人,他们的目的,都是让赵桓提高警惕。

吴敏这个坏种,就是奔着吓唬他来的,所以格外耐心,格外的卖力。

被他孜孜不倦地这么一搞,本来就胆小的赵桓,更是吓得连续几天睡不好觉了。

其实说起来,吴敏算是成功了,他成功引起了赵桓的恐惧。

但是机关算尽,他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赵桓的怂

意识到定难军已经如此可怕,赵桓竟然觉得,大宋肯定是没希望了。

所以他想的不是如何削弱定难军,如何使绊子,而是想着如何讨好陈绍。

将来真的造反了,他或许会念着这一点,对自己好一些。

哪怕是跟前朝的柴氏一样,做个富家翁呢。

吕颐浩今日书,说曲端杀了杜充,是为了谋夺大名府。

赵桓思虑再三,最终站起身来,批复起来。

他只说杜充畏敌不战,又坐视杨可世叛逃,罪责本就该死。

想来说他想叛逃,大抵是没错的,而且还有大名府的武官们集体书,陈述杜充的罪责。

所以曲端非但没罪,赵桓还趁势任命他为大名尹、大名府总管,总揽军政。

写完之后,赵桓又手书一封,给太原陈绍。

信里再三表示,他是相信陈绍的,并且按住陈绍一顿猛夸。

太原府。

陈绍整日里亲自坐镇安抚使衙署,向四方派出传骑。

北则催促韩李两部在稳住战线的同时,尽速将主力转用到河北方向。

此时还不是攻略幽燕的时机,最好是能把女真主力,拦在河北决战。

这样他们的补给会更加困难。

若是一味在幽燕攻城略地,就怕女真大军趁机逃了。

让他们回到了金国,再打就难了,尤其是燕京城和古北口还在女真鞑子手里。

东则遣出传骑,催促大宋集中兵力,做出与女真军决战之态势!

这一仗他们也要参与,不该因为追击时候屡遭败绩,就不敢向前了。

定难军和女真鞑子一样,都是百战精锐,整个战场的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不是大宋能比的。

女真人是在灭辽的十几年间,慢慢养出的体系。

而定难军,则是在灭夏过程中,形成的。

若是论打仗的时间,其实定难军还要更长一些,因为在西北宋夏之战,百十年从未停过。

陈绍手下的定难军将士,大部分都是宋夏之战的参与者。

这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要涵盖幽燕、河北两个战场。

河北局面就近,还多少有些把握。而燕地方向,是否建立了防线,是否能保障后勤通畅,各路人马深入到了幽燕哪里?

本来这些军情,都是直接送到陈绍的桌案前,作为每日的军报奏文来处理的。

但是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显然情报系统已经跟不了,需要传递搜集的情报太多了,越远的地方就越是如此。

为此陈绍不惜再次派遣了广源堂的一大批探子,前去河北、幽燕,这些都是他极其珍视的情报特务,这时候却不值钱一般,一股脑地抛洒出去。

至于生死安危,就各安天命了,爱兵如子,用兵如泥,才是合格的统帅。

陈绍坐在巨大的桌案前,面摆满了各种文书。

朱令三姐妹中的老二,金叶儿站在书案前,背对房门微微垂着头,替他整理已经处理完的文书,光洁的玉颈像天鹅柔美而优雅。

她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岗位,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不识字。

老大金沫儿喜欢看书,甚至还会写诗词,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还算过得去。

老三金乐儿是陈绍的掌中宝,见了面就要抱在怀里那种,闲暇时间特别喜欢教她念书识字。

唯独老二金叶儿,一看书就犯困。

陈绍看了这封汴梁官家来信,心里也嘀咕起来,顿时觉得,这些事似乎真有点蹊跷。

在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封信,难道是为了麻痹自己?

赵桓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不过自己从未收到过魏礼的示警,这赵桓有这个本事,能瞒过魏礼和蔡京这两个老狐狸么?

陈绍不太相信他有这个心机和城府。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陈绍还是写了封信,询问蔡京和魏礼的意见。

让他们尽快回复,不要耽误大事。

陈绍不想节外生枝,但是汴梁的事,也关乎整个定难军的辎重是否充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很多时候,都是在比拼国力。

靠着奇谋诡计,决定一场战斗的事迹有很多,决定一场战争的,却十分罕见。

杜充被曲端干净利落的行军法斩之这个消息传到太原时候,陈绍也不知道都中那些暂时隐忍的诸公们还会起何等样的心思。

应该会兔死狐悲吧,毕竟杜充和他们一样,都是典型的士大夫。

不过这个时候,陈绍也不在乎了。

重中之重,就是要打赢这一场国战!

严格来说,这都不能说是国战,而是两个文明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