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难点不仅在于对答同时对于考生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他们需要竟日构思部分人因精力不济答卷后半多潦草。
朱由检没有考验自己在下面转了一圈就撤了不过就这已经算是非常给面子了大明最近这几代皇帝都是怠政先锋。
世宗晚年每殿试多命阁臣拟题帝但署名而已未尝亲策也。万历皇帝仅提前拟定策题由礼部官员代为宣读。像朱由检这样亲临现场当庭宣读试题的难能可贵。
朱由检回去睡大觉傍晚再来的时候受卷官、掌卷官已经将考卷收齐统一封存而后由锦衣卫押送至内阁待阅。考生全部在场没有擅自离场或提前交卷的。大明规定“殿试毕进士出不得私谒读卷官违者论罪。”
考生们将会回到各省的会馆享受至尊服务等候传胪。大明的科举从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乡党氛围商人会资助他们看好的考生建设家乡会馆给考生提供住宿;考生考中之后也会回馈家乡给家乡争取有利政策。既
然大家都这样玩那么朱由检也要来一个入乡随俗了。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被朱由检任命为阅卷官负责阅卷。其中有没有猫腻就不清楚了不过如果有人可以说动帝国最牛逼的这几个人帮他舞弊的话那么区区进士都算委屈此人了。而朱由检则是开始查户口让太监把这三百
五十三人按照地域户籍分类。
两天后殿试答卷批阅完毕内阁送来二十份进呈卷让皇帝圈点调整排序选出进士及第人选。朱由检直接拎着这二十份答卷来到了内阁二十份怎么够他要将二甲一网打尽
朱由检的到来让文渊阁内的众大臣吓了一跳。他们改完卷子以后并没有散去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皇帝有可能会选择困难然后召见他们询问意见。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皇帝没有召见他们反倒是自己跑过来了。这是对
他们的批改结果不满吗他们可是很认真地参考了皇帝的意见啊
“陛下这二十份进呈御览的卷子莫不是有甚不妥之处”毕自严起身拱手道。
“放宽心且请入座朕不过是一时兴起想瞧瞧尔等批阅的结果再将其重新排个次序罢了。”朱由检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你这不就是觉得我们批改的不公正打算推倒重来嘛”众人心中腹诽不已面色都变得有些不太好看。他们批改没有费多大的劲排序可是经过了好一番博弈结果皇帝说名单作废那他们辛辛苦苦排个什么劲
啊“皇帝你又不是进士就你那文化水平你看得懂嘛你”
读卷官先将所有试卷分甲、下乙、中丙、中中丁、下戊、下下己六等。
朱由检在前三等评价里面再按照地域、户籍分成类然后在众臣诡异的目光之中像是叠叶子牌一样从分类里面抽取很快就形成了新的排序。
朱元喉结滚动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此举是否太过草率可否再斟酌一二”
“哪里草率了我可都是按照你们批阅的结果排序的啊。对了这个不对你们会错意了这个算三甲末等吧。”说完朱由检从中等评价的卷子堆里抽出史可法的卷子丢到了一旁。
群臣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此人怎么得罪皇帝了看他的文章虽然空泛了一些但从文采经史、书法的角度来说也是有一定可以称道之处的倒也不至于被排到最末啊
最后朱由检圈定
状元为张罗彦北直隶河北万全都司涿州卫人其家族世代军户;
榜眼为管绍宁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出身寒门;
探花为朱统是大明落魄宗室宁藩瑞昌王裔贯宁藩瑞昌王府宗籍是宁王朱权的后代。
宁王一脉被王阳明干了一枪已经半死不活了。
众人这下子全明白了明白过来以后心中甚至有些胆寒。还好他们的皇帝陛下不是太祖不然又来个南北榜他们哪里受得了阅卷官第一个死
如今的内阁大臣里面毕自严山东淄博人;朱元浙江绍兴人;施凤来浙江平湖人;张瑞图福建晋江人;李国措北直隶真定府人;郭允厚山东菏泽人南北各半。朱由检那是精心设计过的。
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的人往往升迁影响一个时代政治格局的朱由检怎么可能会不重视呢几位阁老和尚书的利益交换朱由检懒得去深究但真要他装眼瞎是不可能的他最多只能部分承认然后再搅个局。
除了一甲进士及第外此次考试还选出了九十七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甲二甲凑了一百人在历次科举考试里面都算多的。这样做是因为大明缺官前宋饱受冗官的影响大明万历折腾了一下矫枉过正反倒是变得严重的
缺官。
大明的税收不来中央职权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也跟这种缺官的情况不无关系。按照一甲的神奇分法朱由检给二甲进士重新排序南北地域尽量保持公平但阶级有偏向性。
“没必要啊咱们大明没有世家门阀了呀。”众臣看着皇帝一顿操作心中有些无语。
而朱由检想的却是大明虽然没有传统意义的世家门阀但是有学阀啊不然那些历代书香门第世代官宦怎么来的还真以为穷人家的孩子就笨蛋啊他能做的也只是在众多学二代里面捞出那么一两条真正的卷王、学
一代而已。
“朱尚书朕打算开办武举殿试你们兵部合计一下。”朱由检冷冷一笑继续说道“武进士参与殿试不合格者革除进士功名合格者授予边关武职怕死的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