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南下打草谷?做梦!求月票】
很快,就到了周三。
一大早,周易就开车下山,载着公孙大娘拐到郑尧高速,直奔省城郑州。
这两天,公孙大娘往混元宫转了几千吨粮食,被李白一股脑带到了洮州治所临潭城内,全城百姓和将士,全都被这一神迹惊得说不出话来。
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李白以混元宫大弟子的名义,将一些英勇战死的将士,敕封为了本地的山神和土地。
这下,大唐一方的士气彻底爆了。
活着有神仙帮忙转运粮草,大军不会饿肚子;死了还能敕封为神仙享受香火,朝廷也会帮忙照顾子孙后代,那还说什么,往死里干吐蕃人就是了!
至于军中的吐蕃人,原本还会习惯性的念叨一下天神,祈求天神庇佑,但看到这一幕,直接改信华夏神仙了:
“去你妈的天神,没一点屁用,老子现在是虔诚的道教门徒了!”
一些心急的吐蕃人,甚至还向薛讷、李白、胡紫阳等人求汉姓汉名,身体力行的让自己能够真正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这种行为,大家自然是乐于见到的,几天下来,胡紫阳已经帮上百人赐姓取名,登记造册,比跟着骑兵作战都忙。
车上,公孙大娘将座位调整好,撕开一包薯片咔嚓咔嚓的吃着:
“道长,以后没仗打了,养的大军会不会拖垮大唐的财政?”
周易说道:
“不会,到时候可以学大明搞卫所制度,或者让大军继续占领国土,缅甸和湄公河平原都占住,在那里种植三季稻,那样大唐就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
公孙大娘无语道:
“再多的粮食也不好往长安转运……对了,我能不能用刻刀改一下黄河三门峡那一段,让河中能行船,这样漕运的大船就能直接航行到长安,不需要再从洛阳转运了?”
黄河最险要的就是三门峡中的暗礁,开元盛世时期,张说曾让人用特制的绳索,在三门峡边上建立巨大的水力转盘,以卷扬机的形式,将下游的运粮船一点点拽过三门峡。
但即便这么小心了,依然会有船毁粮翻的情况发生。
要是改掉三门峡一带的暗流,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直接让纤夫拽着,再配合风帆,就能让运粮船逆流进入黄河中游。
毕竟漕运和陆运的成本,那可是天差地别的,就拿唐朝来说,粮食从两淮运到洛阳,几乎没什么折损,一条百吨粮船,几十个人就能运到洛阳。
而从洛阳往长安这几百里路的陆运,百吨粮食至少需要几百人才能运到长安,要是再加上沿途的护卫和负责吃喝拉撒的驿馆,成本会更高,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的比例,也非常惊人。
大力发展水运,是势在必行的,长安在唐朝后期不适合担任都城,原因也是跟漕运有关。
没法大批量低成本运送物资,就没法维系都城的安定。
要是公孙大娘改掉黄河中的暗礁,让船只能畅通无阻的开到长安,那就真是天佑大唐了……唯一的短板被补上,世界的长安再也不是一句空谈。
周易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你现在功德太少,暂时不要这么尝试,等以后功德再多点就可以试试了……要是真可以的话,那李隆基就得给你建庙世代供奉了。”
解决了大唐立国之初就存在却无法解决的大患,别说世代供奉了,整个宗室每天给公孙大娘磕一个都不为过。
一听暂时可能做不到,公孙大娘就开始琢磨涨功德的事了,她打算要继续铲除各种外来教派以及大唐本土的宗教,比如弥勒教,就得坚决取缔。
整天为了造反而造反,这种宗教组织不铲除,百姓们就没有安宁。
这丫头捧着手机查找起了唐朝弥勒教的资料,不过看着看着,注意力就被大数据推送的各种美食给吸引住了:
“道长,咱们中午去吃烩面咋样?”
“没问题,你想吃咱就去,反正天黑之前赶到树木园就行了,时间很充足。”
“网友们还推荐了焖饼和烤鸭,这个好吃吗?”
“可以尝尝,大不了吃完饭多消消食呗。”
公孙大娘搜来搜去,最终决定去郑州烤鸭总店吃饭,因为在这家店里,包子、烤鸭、烩面、伊面、焖饼等等,都可以吃到,算是把郑州的经典名吃汇聚到了一起。
另一边,大明洪武世界,朱标拿着扳手,在帮朱元璋组装固定太阳能发电板的三角铁。
父子俩没让任何人帮忙,对比着图纸一点点研究,就连拧个螺丝也要确认再三,生怕搞错了。
朱标今年虚岁十五,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