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辈子大抵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可她在里面,我难得的高兴。
我既盼着崔先生能说动她,让她赶紧离开宫城。离开宫城,也许.............
也许。
又希望就在这大明台里,把她关上一辈子。
大明台的雨下得人心里湿漉漉的。
每当我有不该有的念想时,我就会从长廊走出去,被六月初的夜雨浇醒肮脏的念想。
我不坦荡了。
我心思肮脏,龌龊。
王兄知道我在大明台干的事,脸色很不好看,却念手足情分,并没有责罚。
不过是调我离开,命我把建章宫后殿涂成椒房。
我涂了一整夜。
没有怨愤。
涂得心甘情愿。
昭王元年王兄大婚,我送她去后殿椒房小憩。
你不知道她穿王后大帛有多好看,真叫人挪不开眼。
我见过她穿过那么多的衣袍,唯这件最好。
她顶着那么重的凤冠,我失神的时候,险些抬手帮她撑扶。
我暗骂自己,伯辅,你疯了。
是。
我疯了。
就在后殿门口,她扇了我两巴掌。
第一巴掌,我懵然怔立。
第二巴掌,一下就扇到了我心里去。
我不知到底是何时起心动念。
不知。
只知道这心,这念,日夜折磨着我。
迫我总想与她相见。
见一眼便是,哪怕被她斥责几句,被她斥为“武夫”,“看门”,也没什么所谓。
她的眼里全是王兄,除了王兄便是孩子,极少注意到我。
我就像一个缺爱的人,想尽一切法子博得她的注意。
因而我总说些不中听的话,好引得她驳我,斥我,打我。
她骂我,我高兴。
她若愿意动手打我,那便更好了。
还没有谁敢打我,我不知道她柔软的手碰到我的脸颊会是什么滋味。
何况她又没什么力气,打一下如隔靴搔痒。
我愿意为她涂椒房,抓雉鸡,一整夜地不睡觉,想着她住在椒房,吃着雉鸡的模样,不觉得疲累,也没有一点儿怨言。
只是,椒房香气浓郁,山间月色如水,我脑子里想的便也都是她。
这层面纱被揭开,是燕国那婆娘的一句话,那婆娘说,“叔嫂之间的事,最容易说不清楚。”
我心一惊,如被人砸了一棍。
这才蓦然惊觉。
原来是这样。
原来不知觉间,我竟觊觎了自己的嫂嫂。
危险!
危险!
危险!
然。
然我不会告诉任何人,连一个眼神都不会被人瞧见。
一个中山君都把她陷入险些毁灭的境地,我岂敢将她毁灭。
因而她要我不必再廊下守着,早些就国的时候,我没有辩白一句,转身就走了。
我有时想,这世上难道就没有人比她更好吗?
可见过了她,旁人便都成了俗物。
一年一度的进京述职,是我最期待的时候。
我能在晋阳府邸待上十日,十日不多,但能见她一两回,也就知足了。
我会留意她今日簪了什么钗子,戴了什么耳铛,穿了什么长袍,袍子是什么颜色,袍领又有几层。
见她的时候,我总要打量地板,看看这一日,也许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也许是一颗坠子,也许是一张沾了她香味的帕子,也许是一颗珠子,也许是钗子。
然而什么都没有,从来没有。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成了我最愿做的事。到晋阳后,他们会约我一同春狩,我从前喜欢春狩,比赛谁打来的猎物更多,更好。可后来我对春狩没什么兴致,打些鹿啊,兔啊,羊啊,有什么趣?不如去拾她遗落的小物。这也是我的“春狩”。
然而,没有,什么也没有。
昭王元年就国前的那日,我不该让她发现那支凤钗,她很谨慎,什么也不会丢落。
可我仍然“春狩”了许多年。
每年述职,我都会带来北地的许多特产。
给王兄带许多,给侄子侄女们带许多,在其中总有单独的一个漆花盒子,里头是一件貂皮大氅。述职后过一两日,会有家宴。
每次家宴,王兄会问起北地的许多,生产如何,赋税如何,户口如何,
我也会问起侄子侄女们,叔父送的礼物可喜欢?
那些漂亮的小孩子咧着嘴欢喜的要命,一个个围着我叫我“叔父”。
那些漂亮的小孩子,大多像我们谢氏,像王兄,便也依稀会像我。我没有孩子,便把当自己的孩子疼。
我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问起,“嫂嫂,今年的大氅,可还喜欢。”
装作不经意。
一颗心却跳得厉害。
鲁阳公主笑道,“君侯每年都惦记着嫂嫂,最好的大氅献给了嫂嫂,妾是没有的。”
她知道我的心思。
从元年我大婚的那日,就知道了。
她也许不以为意。
她有王兄那样的英雄,眼里岂会有旁人的。
我不求她给什么,一个眼神也好,一丝笑意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