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强敌,非仅凭一腔忠勇可成。若欲臣接此重任,臣有三请,若陛下允准,臣方敢受此节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爱卿但说无妨!朕皆准之!”李金刚毫不犹豫。
杨岩伸出第一根手指,语速缓慢而清晰:
“其一,请陛下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严令赵暮云,命其即刻率兵出大行山,攻打幽州,牵制兀术后方!”
“此乃围魏救赵,若成,可迫使兀术分兵,缓解我正面压力。但赵暮云此人,枭雄之姿,未必遵令。”
“故,若其接旨后十日之内按兵不动,或虚与委蛇,则请陛下立刻下旨,命河北所有残余兵马,放弃相、魏、卫等州,全部南撤至大河南岸,凭河固守!”
“绝不可再与兀术在河北平原鏖战,徒耗兵力!”
这一条,既是在找外援,也是在试探赵暮云,更是在规划最坏的退路,思路清晰,老成谋国。
李金刚略一沉吟,看向冯亮。
冯亮微微点头,表示此计可行,至少能逼赵暮云表态,也能为朝廷争取布防时间。
“可!朕即刻下旨!就依爱卿之言!”
杨岩伸出第二根手指,目光灼灼:
“其二,请陛下授予臣全权指挥京畿及河北战事之权!京营十万兵马,需尽数归臣调遣,一应将领任免、军略部署、粮草调配,皆由臣独断,任何人——包括朝廷使者——不得干涉!”
“此外,请陛下速召马宗亮、牛德胜回京述职,前线战事,无论二人状态如何,皆交由臣一人统筹决断!”
这就是要绝对的不受掣肘的兵权,并且将可能掣肘的败军之将调离前线,避免令出多门。
李金刚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制衡之道了,只要能挡住兀术,什么都可以答应。
“准!朕赐你天子剑,总揽北方军事,辖制诸将,若有不服调遣、阳奉阴违者,无论品阶,先斩后奏!马宗亮、牛德胜,朕即刻下诏召回!”
杨岩深吸一口气,伸出第三根手指,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
“其三,此乃密议,关乎国本,请陛下屏退左右,并恕臣直言!”
李金刚眼神一凝,挥手让内侍和大部分侍卫退下,只留李元、冯亮和两名绝对心腹侍卫在场。
杨岩这才缓缓道:“请陛下密令剑南道节度使杨超,暗中向西京方向输送精良兵甲器械,特别是攻坚所需之重弩、云梯、火药,囤积于边境要地,并令其加紧备战。”
“待臣在北线击退兀术,稳住阵脚之后,大军需立刻掉头向西,以雷霆之势,扑灭小晋王胤稷,收复西京!”
此言一出,李金刚、李元乃至老谋深算的冯亮都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惊容。
他们没想到,杨岩在筹划应对北狄这燃眉之急的同时,竟然已经在考虑对付西京,而且如此决绝!
杨岩目光如刀,继续剖析,声音沉冷:
“陛下!兀术乃豺狼,所求者,无非人口财帛,掠边自肥,其势虽凶,然难以久踞中原。”
“而赵暮云、胤稷,方是心腹之患!赵暮云坐拥强兵,占据河东、关内和陇右,窥伺神器,其志非小。”
“胤稷虽稚子,却有大胤皇帝在手,则后患无穷!”
“他们肯定是要夺回我大奉的江山社稷!北狄之患,尚在肌肤;此二人之患,深入骨髓!”
“若不趁其尚未完全坐大,与北狄形成呼应之势前,先行铲除,待我大军与兀术拼得两败俱伤,彼等趁虚而入,则我大奉真将腹背受敌,国祚危矣!”
“欲求江山永固,必须先下手为强,扫平内患!此乃釜底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