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丞相再次争执起来,殿内文武们也分成两派,各执一词。
李金刚被他们吵得心烦意乱,他挥了挥手,制止了争吵。
他内心是倾向于冯亮的,毕竟南方富庶。
眼看着一块块肥肉即将入口,让他此刻调转枪头去对付一个看起来还很“遥远”的赵暮云,他实在不甘心。
而且,他也存着一丝侥幸,或许赵暮云真如冯亮所说,会安于现状?
或者会被北狄消耗得差不多?
“好了!”
李金刚最终做出了决定,“现在北狄大军压向河东,河北和燕云空虚,便让驻守河南道李彪和山东道的李豹两人出兵,趁机收复河间的州府!”
“两位也不用再争了,拟旨吧!”
“高,实在是高啊!陛下这一子,叹为观止啊!”
冯亮一愣,随即大声恭维。
马上有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杨岩闻言,脸上露出深深的失望和无力感。
攻克河间,看似扩大地盘,但是没了大河的屏障,拿下河间之地也守不住啊!
只要等鞑子空出手来,拿回河间分分钟的事情。
然而李金刚在一声声恭维中迷失了自己,才当上两个月的皇帝,就已经忘记了当初是如何一路走来。
杨岩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赵暮云将来一定成为他们大奉的劲敌。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到李金刚那已经有些不耐烦的眼神,最终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颓然道:
“臣……遵旨。”
冯亮脸上则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李金刚想了想,又补充道:
“不过,杨相所虑,亦不无道理。传令大河沿岸个州,密切关注河东动向。一有异常,立刻来报。”
这也仅仅是最基础的防御性措施。
京城的决策,意味着李金刚势力在短期内,选择了对赵暮云的忽视,将战略重心依旧放在南方。
这无疑给了赵暮云一个极其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
此时此刻!
武尚志领着一千轻骑,外加柳毅拨付的一百弩手及百枚震天雷,从晋阳西门而出。
他们借着黄昏的掩护,绕过城北狼峪敌军的视线范围,沿着河谷,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忻州疾驰。
马蹄裹布,衔枚疾走,只闻风声掠过耳畔,不见烟尘惊起鸟雀。
而奚胜则率领陌刀营以及两千辅助步卒,浩浩荡荡开出北门,在北面十里外的一处名为“鹰嘴崖”的隘口扎下营寨。
营垒依山傍水,壕沟鹿角层层布设,弩车、床子弩等守城器械被推上寨墙。
陷马坑,绊马索,铁蒺藜,拒马等防骑兵的应对手段再营寨之前铺开。
一千士兵挥舞工兵铲,挥汗如雨挖战壕。
这工兵铲也是赵暮云在朔州休整发展期间,让鲁治子的铁匠作坊用横刀的淬炼之法打造的。
除了能挖战壕,还能用在战场上,锋利不亚于横刀。
奚胜下寨的地方距离狼峪仅有十里。
他们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扎营修筑工事,早已被狼峪那边的敌军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