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朔州城东南,新规划的“军工坊”区域,黑烟滚滚,热浪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铁器坊内,炉火正红。
鲁治子鲁大师,这位在静边军镇为赵暮云打造三棱军刺的铁匠,在赵暮云当上什长之后,一路跟随。
如今的他和他的儿子鲁达,管理者数百铁匠,不仅为赵暮云打造横刀、绣春刀、陌刀、盔甲,改良一代又一代复合弓。
就连神机营的那尊黑黝黝的大炮筒,也是他带着铁匠们一锤锤敲出来的。
此刻,他又正对着一堆复杂的图纸和几件粗笨的半成品铁甲发愁。
图纸是赵暮云亲自勾勒的“板甲”与“马铠”示意图。
要求摒弃传统繁琐的札甲或鳞甲工艺,转而采用大型水力锻锤,将烧红的铁板直接锻造成符合人体和马匹曲线的整体甲胄。
“将军…这…”
鲁治子捻着几乎被火星燎焦的胡须,眉头拧成了疙瘩,“此法前所未见啊!耗费铁料如山,且工艺极其繁杂,光是这胸甲弧度,一锤重了易裂,轻了不成型,全靠匠人手感…”
“打造一人一马之全甲,怕是要耗费数月之功,靡费巨大…”
赵暮云今日恰好前来巡视,他拿起一块初具弧形却显粗糙的胸甲胚料,用手指关节敲了敲,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鲁大师,你看!”
他耐心解释,“传统战甲,防御流矢尚可,但面对钝器重击、强弓硬弩,尤其是高速冲锋的马槊,甲叶易散,防御力有限。”
他用力掰了掰胚料的边缘:“而这板甲,一旦成型,整体如一,弧度可有效卸开力道,防护力倍增!”
“我们要打造的,不是给普通的骑兵使用,而是能装备冲垮一切敌阵的钢铁洪流——重装骑兵!”
他引着鲁治子走到窗边,指着外面正在紧张施工的巨大水轮和传动装置:
“至于工艺和效率,大师不必过于忧心。待那水轮建成,借助水力带动锻锤,一锤之力,堪比数十壮汉同时挥动大锤!”
“届时,锻打成型的速度将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摸索出最合理的甲片形状、连接方式和热处理工艺。”
“我们要的,是质量,是绝对的防护优势!”
鲁治子看着窗外那已经开始试运行发出“嘎吱”轰鸣的庞然大物,又低头看了看手中虽然粗糙却异常坚韧的胚料,浑浊的眼中渐渐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那是一种匠人面对全新挑战时的兴奋与执着:
“若…若真能如此…将军放心!老夫就算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定要为您,铸成这前所未有的神兵利甲!”
“大师,你一定行的!我看好你哟!”赵暮云笑着给鲁治子递上一只卷烟。
鲁治子却一把将剩余的全部抢过去,脸上露出“老奸巨猾”的笑!
......
与此同时!
在城内的“军需坊”,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走在其中,口水哗哗直流。
原赵暮云的部下,延庆墩烽燧台的两个老兵,现在是朔州等地最大的连锁餐饮酒店老板的老李和老张,正指挥着上百名妇孺,按照赵暮云提供的“秘方”,大规模生产一种前所未有的军粮。
巨大的铁锅里,炒熟磨碎的面粉、碾碎的肉松、细盐、磨成粉的干菜末、甚至还有少量油脂,被严格按照比例混合、翻炒。
随后压入木模,制成一块块巴掌大小、寸许厚、看起来坚硬如石的灰褐色干粮饼。
“赵头说,此物名曰‘压缩军粮’!”
老李拿起一块成品,用力掰下一角,放入口中费力地咀嚼着,脸上却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易腐坏,便于携带,一块能顶三天饿。”
“行军打仗,再不用为埋锅造饭发愁,更不怕因炊烟暴露行踪,甚至断了粮道,靠这东西也能撑上十天半月!真是当兵的必备神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