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刚向来常用的谋士是杨岩,然而杨岩反对他出兵京师,于是李金刚便让杨岩这个妹夫和侄儿李虎一起守后方。
行军出谋划策,就跟这个冯亮商议。
冯亮也是一个落第秀才,跟李金刚造反后,一直活在杨岩的阴影下。
现在终于可以崭露头角。
冯亮捻着山羊胡,三角眼中精光闪烁:
“大王,晋王坚守不出,意在耗我锐气,待援军合围。强攻确实非上策。”
“或许可遣一精锐,趁夜绕过正面,偷袭其粮草囤积之处?若能焚其粮草,晋军必乱。”
李金刚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胤曦不是傻子,粮草重地必有重兵把守,风险太大。”
他烦躁地挥挥手,“明日再攻!集中兵力,给老子猛砸他中军!我就不信砸不烂他的乌龟壳!”
与此同时.
晋王军大营却是另一番景象。
虽处守势,但营垒森严,秩序井然。
胤曦身披狐裘,在众将簇拥下巡视防线。
看着远处大奉军营地的灯火,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李金刚这莽夫,就知道猛冲猛打。”
胤曦对心腹将领萧彻云道,“我军倚仗工事,以逸待劳,每战必使其付出数倍代价。待四道援军一到,便是此獠授首之时!”
“王爷英明,李金刚长途作战,粮草不济,已是强弩之末。”
萧烈则更关注实际,“不过,王爷,他们攻势凶猛,我军伤亡亦是不小。箭矢消耗极大,需加紧补充。另,需严防敌军夜袭或分兵迂回。”
胤曦点头:“萧将军所虑极是。传令下去,夜间戒备加倍,多设岗哨、暗桩。后勤补给,由你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次日黎明,战鼓再起。
大奉军果然如胤曦所料,集中兵力,如同狂涛般涌向晋军中军防线。
这一次,李金刚甚至将压箱底的三千精锐骑兵都派了上来。
战场上,顿时化作血肉磨坊。
大奉军士卒顶着密集的箭雨,嚎叫着向前冲锋。
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后面的人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冲近营垒时,迎接他们的是如林的长枪和劈头盖脸砸下的滚木礌石。
“放箭!放箭!”
晋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
弓弦嗡鸣,箭矢如同飞蝗般落下。
大奉军骑兵试图冲击营门,却被预设的壕沟和拒马挡住,成为弩手的活靶子。
人仰马翻,惨叫声、马嘶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
李金刚亲临前线督战,看到己方士兵成片倒下,眼睛都红了。
“给老子冲!第一个踏破敌营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奉军攻势更猛。
一度有悍卒突破鹿角,杀入晋军营内,与守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晋军凭借人数优势和地利,奋力将其绞杀,但防线也出现了松动。
胤曦在望楼上看得真切,立刻下令预备队投入战斗。
生力军的加入,稳住了阵脚。
双方在营墙内外反复拉锯,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冻土。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西军终究未能突破晋军核心阵地,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撤回。
晋军虽然守住了防线,但也伤亡惨重,士气疲惫。
夜幕降临,战场暂时恢复了死寂。
只有伤兵的哀嚎和寒风的呼啸,诉说着白日的惨烈。
两军主帅都知道,这残酷的消耗战,才刚刚开始。
李金刚为补给和援军焦虑,胤曦则在计算着己方的伤亡和援军抵达的时间。
鹿桥驿,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情地吞噬着生命,而胜负的天平,仍在剧烈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