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武周城外,联合军大营。
空气中弥漫着战前的紧张与肃杀。
中军大帐内,赵暮云正与诸将进行最后的沙盘推演。
胤稷、韩忠、裴伦、奚胜、柳毅等人围聚四周,神情专注。
“兀良哈新败,士气低落,但其营寨坚固,巴特尔亦非庸才。”
赵暮云手指点着沙盘上敌营模型,“明日总攻,世子你的两万大军为中坚,正面推进,吸引敌军主力。”
“裴大人你的兵马为右翼,我朔州军为左翼,两军钳形进攻。”
“待敌阵动摇,即刻切入,分割包围…”
就在这时,唐延海来到赵暮耳边,悄声道:
“头儿,营外有两人求见,一人自称龙察司副指挥使殷奇,奉陛下密旨而来;另一人持晋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手令及私信。”
赵暮云眉头一皱:“世子,裴大人,韩忠,你们先商议。”
说完便跟唐延海匆匆离开。
他先来到了殷奇所在的偏帐。
殷奇风尘仆仆,面色疲惫却眼神锐利,见到赵暮云,立刻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个密封的铜管:
“指挥使大人命卑职务必亲手交予将军!内有陛下诏书及…先帝密旨。”
赵暮云接过铜管,验看火漆无误后打开。
诏书是程式化的封赏。
而那密旨…字迹熟悉,语气沉痛,确是老皇帝的口吻,恳请他匡扶社稷,至于“孰可为帝”,则“惟卿自决”。
这薄薄的绢帛,此刻却重逾千斤,意味着巨大的权柄,也意味着无尽的麻烦和抉择。
他刚刚收好密旨,另一名信使—晋王的心腹家将也被带了进来。
此人神态恭敬中带着一丝傲慢,呈上晋王的军令和那封私信。
军令是催促他尽快歼灭朔州的鞑子右路军。
私信则温情脉脉,催婚之意急切。
两样东西,代表了两条路,两个未来。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赵暮云阴晴不定的脸。
忠君?
扶社稷?
个人情爱?
势力权衡?
种种念头在他脑中激烈交锋。
他能感受到背后那无数双眼睛的注视。
帐外诸将的,朔州军民的,乃至天下人的。
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将所有的纷扰强行压下。
此刻,绝非犹豫之时。
他收起信件,让唐延海先将两个使者打发走之后,一言不发,回到中军大帐。
他的神色已恢复一贯的冷峻坚毅。
诸将的眼神中带着探究。
赵暮云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我等身为军人,守土卫民乃第一要务!”
“武周城外,尚有数万胡虏肆虐,河东百姓仍在煎熬!明日之战,关乎朔州存亡,关乎河东安危!诸将听令!”
众将神色一凛,齐声应道:“吾等在!”
“按原计划,拂晓时分,总攻开始!我要让鞑子永远记住葬马坡和武周城的教训!”
“遵命!”
吼声震天,所有的疑虑暂时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同仇敌忾的战意。
夜色深沉,朔州大营却灯火通明,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