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幕之外。
三国时期。
仍在劳神费力筹备北伐行动的诸葛亮,看著天幕上沦陷区的老百姓簞食壶浆以迎王师。
是忍不住露出羡慕的目光。
嘆了口气,诸葛亮说道:
“这真是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啊。”
“这种当地百姓蜂拥前来迎接慰问的场景,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单说桓温的兵力,主力也就 4万人,加上司马勛的偏师,恐怕加起来 5、6万左右。”
“结果就这样轻易打到了关中,杀到了长安城外的灞上。”
“怎么感觉桓温北伐如此容易呢?”
“这固然有桓大司马用兵技艺高超的原故,但也能看得出来,天下有变四个字的重要性。”
“当北方陷入混乱的时候,的確是一个北伐的歷史机遇啊!”
“特別是天幕所说的前秦政权,此时还正是初创阶段,刚刚站稳脚跟,正处於锐气鼎盛时期。”
“如果桓温的北伐再提前几年,就在石虎死后,冉閔和各方大战的时候,那恐怕胜率更是极为恐怖!”
“桓温他北伐拥有天时。”
“虽然最好的天时已经过去了,但天幕上有一句话说的好——最好的时候就是昨天动手,第二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动手。”
“现在的桓温依然拥有天时,当地百姓簞食壶浆,也有人和。”
“只是看弹幕所说,似乎最终桓温还是北伐失败了。”
“这样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他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呢?”
天幕继续:
但桓温並不是真的想要伐罪弔民,恢復晋土。】
而是打算刷战功,刷威望,用巨大的功绩来威慑东晋国內,巩固权势。】
这就让桓温缺乏了一种为了北伐,一往无前的拼劲。】
就在桓温驻军灞上,踌躇满志又对下一步略有踌躇之际。】
一位身著布衣、气度不凡的隱士前来求见。】
此人便是王猛。】
桓温素闻其名,便与之交谈。】
王猛纵论天下大势,剖析时局利弊,见解精闢透彻。】
令桓温大为惊嘆,深觉此人才华盖世。】
桓温不禁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领十万精锐之师,不远万里北伐逆贼,解救黎民。”】
“如今已兵临长安城下,为何关中的豪杰贤士,却迟迟不来投奔效力呢?”】
王猛闻言,直言不讳地答道:】
“明公您不远千里深入敌境,现在与长安近在咫尺,却停驻在灞水东岸,不再前进。】
关中的豪杰志士们,实在无法揣度您內心真正的意图和长远的打算啊!】
他们担心您只是志在立威於黄河、渭水之间,收取民心以自重。】
並非真心想要一举克復关中、还都洛阳。】
因此,他们才持观望態度,不敢轻易前来归附。】
王猛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桓温按兵不动背后的政治算计。】
真相才是快刀。】
桓温听罢,沉默良久。】
王猛洞悉时局、直指要害的见识,让他既感佩服,又有些许被看透的尷尬。】
桓温不禁感嘆道:】
“江东虽大,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先生您的才能啊!”】
桓温当即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將他留在军中效力。】
桓温此时確实有些纠结。】
在即將大功告成之际,却显得有些畏首畏尾。】
最主要的问题是军粮的匱乏。】
桓温北伐,採取的是“因粮於敌”的策略。】
本指望进入富庶的关中平原后,可以就地收割前秦境內的春小麦以补充军需。】
但他低估了前秦的抵抗决心和效率。】
秦帝苻健在得知晋军大举北上的消息后,就果断採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他命令秦军和民眾,在晋军抵达之前,已將灞水以西、长安周边地区尚未完全成熟的麦子全部抢收完毕,颗粒不留。】
桓温大军屯驻灞上,坐吃山空。】
粮草储备日渐消耗,却无法从当地获得有效补充。】
就在桓温为粮草发愁之际,前秦的悍將苻雄率领七千精锐骑兵,突然向西疾驰。】
袭击了正从子午道艰难北上的司马勛偏师。】
司马勛部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亏输,损失惨重。】
残部只得退守女媧堡自保。】
再也不敢,也无力继续向长安方向挺进。】
桓温寄予厚望的西南方向策应力量,就此瓦解。】
桓温为打破僵局,与苻雄所部在晋军驻地附近的白鹿原再次交战。】
此战晋军未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將达万余人,士气遭受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