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18章 想想都觉得震憾

第218章 想想都觉得震憾

财务请的是专业公司,王齐志和老爷子商量了一下,又安排了一位信得过的出纳。

最后是商务部,这个没请人,直接由赵总负责,又给配了个专业的助理。

之下还技术员,资料员、档案员、学徒(赵大赵二),实习生,以及后勤人员。

人虽少,但实力却不弱。

先看规模:考古,文保两个学院,两座陶瓷实验中心的设备加起来也就千万出头。林思成这里花了足足六百多万,比学院的一半还多。

再看研发部的库房,就赵总拉来的那些实验样本,哪个不是名窑,不是名瓷?

比数量可能比不了,但论价值,比学院陶瓷组的样本储备质量高好几倍。

再看看展厅里的那些展品,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换成了仿品,但刚摆进的时候,件件都是真品,珍品。

遑论前两天林思成跟捡的一样,又弄来了好几件?

而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还是林思成的研发能力:

从筹备之始到现在,满打满算半年,中心已列入注册计划的专利项目达六项:

古瓷器冲线无伤修复法、成瓷缺陷修复方法(缺失部位修补)、高岭土地质聚合物修复材料,修复陶瓷瓷胎的大漆材料,以及两项复原创新工艺:清代厂官釉(茶叶末)、耀州倒流壶。

要知道,后面那两项,是直接可以建厂的。

既便抛开这一点,就只说修复:赵总的弟弟来了快半个月,眼睛都盼蓝了。但凡林思成点点头,他能从京城拉来数不清的残器,不是清花就是斗彩,再不就珐琅,粉彩,最差的都是祭釉瓷和五彩瓷。

以林思成的速度,一天少说也能补一件,一件收少点,五万,一个月是多少?

但不管是王齐志,林长青,还是林思成本人,都觉得还是不要过早的商业化的好,前期还是要以研发为重心。

即便中期要创收,也要以文博机构为目标群体。民间修复不是不能接,但要慎真。

原因很简单:就以现在文玩行当的环境,你是当残器补,但补完后人家卖的时候,却不当残器卖。

惹官司不至于,但太毁名声。

所以,要不断的考察,学习,要尽量健全和完善各名窑、各窑系的技术工艺。

远的不说,能把周边几省的主要窑口、名瓷研究透,只要能做到西北第一,光是各省博物馆的馆藏瓷器他都补不完。

包括现在,虽然还没创收,中心还在不断花钱,但员工待遇却不低,同岗位超过市平均线两成以上。包括接待、保洁、保安。

一点儿都不夸张:别说研究员,年前年后这一个月,光是来中心应聘实习生的,能从这儿排到校门口。

所以,压根不用林思成画大饼,中心从上到下,全都卯着一股劲。

知道的都知道,林思成也没多讲,只是大致提了提,然后又讲了讲近期的计划和工作安排。

就三点:继续考察学习,同步研发并培训,完善档案与申报资料,为市级申遗做准备。

林思成侃侃而谈,坐在下首的王齐志和林长青对视了一眼,倍感欣慰:

你没教,对吧?我也没教。

但计划也罢,安排也罢,就弄的挺好。

其他人更是感慨万千:如果比做公司,中心的资产早就过了千万。如果算估值,现在至少在三四千万左右。

说多了也腻味,但每一次想起来,再看看林思成那张好像还没怎么长开,稍显稚嫩的脸,商妍就止不住的想:

再需要多久,林思成能把中心的资产规模和估值扩大到亿以上?

半年,还是一年?

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