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中堂驾临,奴才有失远迎,”
慌乱的赵安赶紧起身行礼。
“坐。”
和珅并没有去坐赵安的副都统宝座,而是随意坐在了其对面。
“中堂,皇上可是准了清查之事?”
赵安轻声询问,不忘小心翼翼将偷绘地图用公文遮上。
“准了,这件事就交由你具体着办,需要调哪些人你看着办,回头递个条子给我便是。”
和珅的声音明显低沉,看着似心事重重的样子。
赵安察言观色知道不对,借着给和珅奉茶机会轻声道:“中堂心中可是有事?不知奴才可否为中堂分忧?”
抬眼看了赵安一下,和珅叹了口气示意赵安将门关上,又沉默片刻才缓缓道:“皇上今日说了,若大将军福康安能奏捷凯旋,将不吝王爵之赏。”
“王爵?”
赵安一惊。
惊的不是福康安封王,因为历史上乾隆的确给福康安封了个郡王,但那是福康安死后追赠的,而不是活封!
如今才乾隆五十七年,没记错的话三福儿还有三年好活,这没道理封王啊。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擅入”,导致历史线发生变化?
“异姓封王?自三藩之后本朝再无此例,皇上他对福大将军的恩宠,竟.”
赵安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表示无比震惊,恐怖如嘶。
“若皇上真封福康安为王,他富察家就不是圣眷不衰,而是恩宠冠绝本朝。”
和珅语气有苦涩,也明显有一丝不服与不甘,另外也带了点嫉妒。
赵安对此表示足够理解,和珅与福康安不和朝野皆知。
那位三福儿性子骄横,仗着军功和圣宠从不把和珅放在眼里,不过一直以来和珅都能凭借机变权术和同样不弱于三福儿的圣心眷顾与之抗衡,但福康安要是封了王,和珅恐怕就再也无力与之抗衡了。
“中堂,”
不管封王之事是真是假,赵安眼下做的就是劝慰和珅,“福康安常年在外领军,于京师时日甚少,中堂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忧.”
言外之意福康安就算封了王也是常年在外领军,你个在中枢把持朝政的“二皇帝”怕他个鸟啊。
甭管哪朝哪代,再得宠的臣子只要远离中枢都是任人拿捏的份。
所以,完全不必担心什么。
真就封王就封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还能咋办?
谁让老太爷出了名的想一出是一出呢。
“不必过于担忧?”
和珅摇了摇头,眉头紧锁,“福康安已经率军到了拉沙,此战,廓尔喀必败无疑,一旦高原战事结束,我问你,这天下还有何处需福康安亲自领军?
缅甸、安南已定,准噶尔早已灰飞烟灭,大小金川更成往事.天下无战事,福康安不回京又做什么?他若回了京,你说我还能有安生日子过?”
这话绝对是肺腑之言,真将赵安当心腹看待,否则不会说的如此直白。
赵安被问得哑口无言。
和珅说的一点没错,无仗可打却手握兵权且还贵为王爵的福康安一旦精力转回京师,到那时有多少人会依附于其。
又谁会首当其冲呢?
因此,和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这个“二皇帝”没安生日子过,赵安这个门下恶犬难道还有好日子过?
一环套着一环呢。
屋内,很是安静。
和珅心事重,赵安也是心急。
半响,一抹狠厉之色从赵安眼中闪过,继而将腰弯的更低,以只有和珅能听到的声音道:“中堂,若届时天下有战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