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靖海侯案后,老太爷无论是精神还是思维都比年前要好的多,昨天还接见了已故六世班大师的同父异母兄长罗卜藏丹巴。
此举乃是老太爷在表明对高原班系统的关怀以及大清保护黄教的决心,同时也希望通过罗卜藏丹巴能够动员高原地方力量全力支持清军的军事行动。
对“三福儿”的这次远征,老太爷是寄予厚望的,见过罗卜藏丹巴后便下旨山西巡抚书麟调两江总督,现两江总督孙士毅调四川总督。
孙士毅曾经署理过一年四川总督,又曾在两广总督任上配合福康安征讨安南、平定台湾天地会起义,知轻重、识大体,由此人接替年老多病的李世杰于后方坐镇支援福康安,老太爷最是放心不过。
同时又责令陕甘总督勒保、青海办事大臣奎舒、参赞大臣成德、甘肃布政吏福宁等必须确保粮饷,军械源源不断地运往高原。
但更让老太爷牵挂的是“三福儿”这会领军究竟到了何处。
年前福康安给朝廷的最后一封奏报说他已经抵达西宁,未作休整便向拉沙进军,但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奏报递来。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情况,老太爷早起后便让人通传在京的藏传大师章嘉呼图克图进宫,又叫通知当值的军机大臣福长安、董诰及工部汉尚书彭元瑞等人进宫。
因皇帝召见,章嘉大师不敢耽搁,匆匆进宫后便欲行大礼。
“大师不必多礼,”
老太爷抬手示意章佳国师勿须行礼,“朕召大师来是想听听大师说说,这时节行走高原之路,是难还是不难?”
“回皇上,”
章嘉国师双手合十,“此时高原寒风如刀,平地行走犹似背负千斤以致呼吸艰难。又有冰雪覆路,陡峭处更是冰滑如镜,人马失足便是万丈深渊。兼之荒无人烟,补给艰难
依贫僧多次往来经验,自西宁至拉沙纵是熟悉路途,轻装简从,至少也需一百二十日方能抵达。”
“一百二十日?”
老太爷眉头顿皱,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要这么久的?”
关心哥哥安危的福长安再是不知兵事,也叫章嘉国师所言吓到,下意识抬头想跟老太爷说什么,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
“皇上,章嘉大师所言确是实情,然福康安大将军麾下皆百战精锐,意志非寻常商队可比。且前据陕甘、青海奏报,沿途台站、马匹、粮秣均已竭力备齐,可谓万事俱备。臣以为大将军必能克服险阻,如期抵达。”
说话的是兼着户部汉尚书的军机大臣董诰,这番话既是宽慰圣心,也是基于后勤保障事实的分析。
彭元瑞也适时接口道:“皇上,高原虽险,然天工亦有时利。此时严寒道路虽险阻却也坚实,反倒避免了夏日泥沼淤陷之苦。大将军择此严冬进军,正合兵法出敌不意之要旨。”
老太爷听后微微点头,知臣子是在宽慰自己。
为了此次远征朝廷前后筹划一年多时间,钱粮器械耗损无数。
前番命勒保在甘肃调集马匹,奎舒通过蒙古王公采办牲口,都是为了确保大军能顺利入藏。
后勤这一块,老太爷能提供的都提供了,只那高原的确险难万分,万一三福儿折损在这路上.
相对于击退外敌,老太爷更在意的是福康安的安危,不仅因为福康安与自己血脉深厚,更是因为福康安是老太爷钦定的军方第一人。
这个第一人将来是要起大作用的,如果就此折在高原会打乱老太爷的全盘部署。
只三福儿此时已领军入高原,前线情况根本无法呈报京师,老太爷再担心又能如何,正忧虑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