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家中的长辈都叫我大郎,贺兄以也这样称呼下官吧。”
贺知章见秦佾不再跟他客套,不由的心性大好。
哈哈大笑的拍了拍秦佾的肩膀,随后将旁边那人介绍给秦佾认识。
“大郎,这是咱们招谏司的主簿牛仙客,司内平常的事务都是由牛主簿帮着本官处理的。”
牛仙客刚才在大唐之中,早就知道了这位小郎君便是自己未来的顶头上司。
等到贺知章的话说完,连忙上前向秦佾行礼。
“秦主事,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牛仙客?”秦佾的神情一滞,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一位,可是大唐两百余年历史当中,唯一一个以小吏之身,最终登临宰辅高位的人。
据说这位牛仙客为人极其谨慎,其作战的风格和后世的曾国藩很像,都喜欢结硬寨,打呆仗。
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便是在从武曌到李隆基前期这段时间之内,他先后出任了河西节度与朔方节度使。
在这期间,牛仙客顶着吐蕃与突厥不断南北夹击的袭扰,将帝国西部的局势稳定下来。
看着秦佾错愕的神情,贺知章只当他是对牛仙客有什么误会,连忙将他扯到一旁。
“大郎,你也莫要小看了这位牛主簿。”
“咱们招谏司主事在我之前,是由现万年县傅县令担任的。”
“我听闻在那时牛主簿便因为人重忠厚,做事谨慎,深得傅县令的欣赏。”
“也就是在那时,他被傅县令举荐为了招谏司的主簿。”
原来是这样!秦佾在心中暗自感叹道。
在正史中,牛仙客原本就是傅文静手下的小吏,并且深得其信任。
在傅文静后来出任陇右营田使的时候,便将其带到了陇右道。
而牛仙客也是在这个时期,展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因战功卓著被擢拔为河西节度使,从此之后才平步青云,最终成为大唐宰辅。
因此秦佾的错愕并非是看不起牛仙客曾经胥吏的身份,而是他没想到自己步入仕途之后的第一个手下,竟然是这位传奇宰相。
连忙对贺知章解释了一番,告诉他自己只是对牛仙客十分钦佩,这才让贺知章的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如今虽然被提拔为了长史,但诏令中说的很清楚,秦佾只是招谏司的假主事,司内的事务免不了还要由贺知章来主持大局。
若是秦佾刚一来,便与牛仙客不合,那以后贺知章还少不了要替他们二人斡旋。
看到秦佾并未对牛仙客有什么芥蒂,贺知章这才带着他们二人步入公廨的堂内。
秦佾先去了自己的值房,将青色正八品袍服换好,又将鱼符挂在蹀躞带上。
贺知章与牛仙客在堂内只是坐了片刻,便看到一个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君来到他们的面前。
三人再次相互行礼之后,贺知章向他介绍了招谏司的具体事务。
在贺知章的介绍之下,秦佾大概知道了招谏司的工作内容。
那便是在每日卯正时分,由他带着胥吏将本司的木匦放到匦使院的门外。
到了戌时,再由他将里面的投书取回交给牛仙客。
牛仙客会根据诗赋文章进行分类,把不同的投书交给相应的书吏。
等到书吏筛选出他们认为不错的文章之后,再由牛仙客甄选一遍,随后交到秦佾的手中。
秦佾对这些文章再次进行审阅,从中挑选出言之有物,文才卓越的几篇,呈送给来俊臣。
来俊臣则会在其中挑选出最重要的积分,在每月朔望朝会上,让长史将这些针砭时政的文章当堂宣读。
这干的不就是个编辑的活吗?
秦佾在心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初步的定位。
贺知章将工作交接给了秦佾之后,也并未做太多的停留。
毕竟他现在成为了长史,韦承庆那边还有很多事务要给他交代。
“大郎,”贺知章微笑看着秦佾,“虽说吏部目前还让本官兼着招谏司的差事,然而这长史一职,却要管着全院的事务。”
“以后司内的事务,大郎你看着办便好,若有什么疑难之处,也可以来找本官商量。”
贺知章的这一番话,意思就是我以后很忙,你没事儿别来烦我。
要是实在有什么不明白的,那你来找我,我也就给你出个主意,但具体的事儿还是你自己做主。
贺知章这么一番话,让秦佾的心里感觉有些错愕。
他记得,在历史上的贺知章,是个狂放倔强的性子,那可是‘四明狂客’之一啊。
在贺知章老年的时候,即便是权倾朝野的李林甫,在他面前都不好使。
可他对自己竟然会如此的客气,秦佾并不认为他头上小公爷和院正学生这两个头衔会让对方如此随和。
果然,就在贺知章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忽然又回过头冲着秦佾狡黠的笑了笑。
“大郎,以后再有如《男儿何不带吴钩那样的诗句,莫忘了也给本官誊抄一份,让本官也鉴赏一番啊!”
(本章完)